【新冠肺炎】全球爆发是世卫问题还是国际意识问题?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爆发,很多人指责中国隐瞒疫情或世卫反应太迟,引致疫情未能及时控制,以及令各国轻视了疫情。不过,新病毒出现需要时间评估应对,这难免会影响到早期决策。就算中国及世卫真的反应缓慢,但从中国1月确认疫情严重,或世卫于1月31日将肺炎提升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至今已一个多月,世卫将新冠病毒的全球威胁提升至最高级别亦近一星期。在这段宝贵的时间中,似乎除了台、港、澳、新加坡等经历过沙士(SARS)的地方外,很多国家都未有严阵以待。欧美很多专家都指出病毒潜在威胁很大,但观乎各国的反应都是“施施然”,如果放在香港,很可能早已被批评得体无完肤。
对非药物手段的否定
对于没有痛苦经历的地方,疫情如非“杀到埋身”往往觉得事不关己。没有经验的地区往往依赖世卫的建议,而世卫的建议其实亦有值得检讨的地方。世卫对疫情一般只集中对爆发疫情的地区有具体建议,对国际社会的建议往往比较空泛。这也是引致这次疫情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世卫,例如日本的舆论就指他们只是按世卫的建议去做,但却令疫情不受控制。
世卫的建议空泛,某程度上也与其相信的理念有关。一直以来,世卫以至大部分传染病学界都认为传染病只能通过药物控制,非药物的方法不受重视。所以当有新疫情出现,而又未发现有效药物控制时,往往就是“反正也没有办法控制传播”的想法。这在2009年H1N1流感在美国爆发时表现尤为深刻。从2009年3月底第一宗确诊后,当时美国当局几乎不打算做什么控制疫情传播,引致全球大爆发,其背后的逻辑亦是因为“反正做什么都太晚了”。
很多人以为2009年的H1N1不能与新冠病毒相比,但这只是“事后孔明”。H1N1流感不能对比是因为其死亡率低,但死亡率在疫情初发时事实难以清楚掌握。H1N1类病毒在1918年曾引起过“西班牙大流感”,死亡率估计可达2至3%(由于各国隐瞒疫情,只能以数据推论)。所以,2009年的应对并非只是因为其不重要,而是因为很多人相信除了研发药物外没有更有效的方法。
全球公共卫生的反思
世卫对新冠肺炎初期的建议很大程度反映了这种想法。不过,世卫的专家组在对中国进行考察后,却反省了一直以来的想法。2月24日,世卫考察组组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在完成考察后举行发表。很多人的着眼点只放到他对中国的赞赏,却忽略了更值得留意的重点。艾尔沃德指出中国的做法展示出很大成效,当中所展示的行政能力、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及5G等新科技的应用,都令他不得不反思自己过去轻视非药物控制疫病传播的想法。
其实,非药物控制手段并非只见于中国,在香港同样有之。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者梁桌伟上月初在《英国医学期刊》发表评论指出世卫有不少改进空间,包括要充权实行全球化防疫的指挥,建立更有系统对应疫情的机制,这些建议值得世卫和国际社会反思。世卫并非完美,新冠肺炎的疫情无疑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