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积金问题妇孺皆知 积金局恍如平行时空
暑假开始,市民除了继续抗争,也有一批应届毕业生正式投入职场,他们自然也会成为强积金计划的成员,除了被强迫供款之外,诚如David Webb所言,市民更会被强迫支付高额的行政费用。积金局主席黄友嘉最近撰写网志,指最新数据显示全港整体帐户数目已趋近一千万个。
强积金制度倒行逆施,祸及全港,早应彻底取消整个制度,改以政府公积金计划取而代之。我们一再言之谆谆,若政府仍听之藐藐,最后大批市民退休后终会发现强积金根本难以支应基本生活需要,届时若然发生前中央政策组预料的“老人占中”,再爆管治危机,也只会是“最低消费”。
强积金长期被诟病回报不佳,但黄友嘉却仿佛活在平行时空,在网志沾沾自喜地说计划成员平均累积的强积金与十年前相较升幅达190%。我们不妨翻查积金局自己公布的最新2018年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强积金平均累算权益款额最高的组别,是45至49岁的男性计划成员,但也不过区区30万元。黄友嘉只说有5万个强积金帐户累积逾100万元,却忽略2019年全港劳动人口已有将近400万人。换言之,只有大约1%打工仔的强积金有超过100万元,这样的业绩到底有甚么好值得拿来夸耀的?
更何况,以今天香港的生活水平,想以100万元达致安稳的退休生活,也近乎是天方夜谭。当然,强积金的累算权益不足以退休,积金局通常会用一句话四两拨千斤,即强积金制度只是退休支柱之一,市民不应该完全依赖之。但此种说法实质上只是为自己开脱和卸责的无耻语言伪术。
要知道,以世界银行提出的退休保障方案“五条支柱”来说,由政府“包底”的有零支柱(给予贫困长者最低入息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第一支柱(政府对合资格者给予公共退休保障金),具体政策包括综援、生果金和长者生活津贴。上述政策“01观点”早已多番撰文指出,并不足以支应香港的生活,其中无任何资格门槛的生果金更是迟至70岁才开始发放予长者,港府并一再拒绝提供全民退休保障,导致最根本的两条支柱已是千疮百孔。
至于第二和第三支柱则是相对弹性的自愿性储蓄制度,以及非正式支援,例如家人朋友的财务资助,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视为“退休保障”。于是香港人的退休保障,实际上十分依赖强制性职业或个人退休保障计划的第二支柱,其精神即是黄友嘉所谓“透过定期供款建立财政纪律”来创造退休储备。
在政府不断鼓吹“自力更生”价值之下的香港,将第二支柱放得特别大,并不一定有问题,只要该支柱能够发挥作用。惟早前David Webb已撰文质疑,指付予强积金公司的费用,为个人投资盈富基金的10倍,预料每个强积金户口高达三分之一回报会被基金经理以管理费形式收取。我们不得不问,究竟积金局是希望帮助打工仔创造退休储备,还是肥上瘦下,只用以夯实基金公司的收入?
据《彭博》报道,汇丰作为香港最大的强积金管理人,汇丰银行的恒生指数追踪基金拥有355亿港元(45亿美元)的资产,是众多强积金基金中最大的一个,其表现在过去十年落后于恒生指数约25%。强积金费用收得贵,表现又差,然后又叫全港打工仔强迫支付高额费用,完全违背妇孺皆知的常理。政府一拖再拖,对问题熟视无睹,计时炸弹已然埋下,至于何时引爆,只望政府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