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战升温阿里巴巴传在港第二上市 香港或成最大赢家?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遥想两年之前,特朗普刚当选美国总统,第一位与其公开亮相会见媒体的中国企业家,就是时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的马云。当时马云与特朗普并肩而行,携手共谋大事,声称5年内要支持100万个美国小商家透过阿里巴巴平台,将农产品及美式服务销往中国及亚洲,创造100万个美国就业,一时意气风发。
此后,阿里巴巴股价即由100美元,在2018年初翻倍突破200美元。但随着中美贸易战在3月爆发,马云9月取消了上述承诺。最近据彭博通讯社报道,传阿里巴巴考虑最快下半年申请来港作第二上市,融资额将达200亿美元,令外界猜测是否与贸易战再度升温有关。特别是随着华为被美国制裁围堵,内地最大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已于5月24日正式宣布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换言之,日后将只会在港交所挂牌交易。阿里巴巴这时传出部署赴港作第二上市,令人怀疑是否已在为中美关系将来或进一步转差,作长远打算。

马云获评《外交政策》全球十大思想者,是唯一的中国入选者。(《外交政策》网站截图)

阿里巴巴回来上市大势所趋 港交所或成最大赢家

这情况不难理解。举例来说,如果阿里巴巴只在美国挂牌交易,便无可避免地完全受到美国方面的监管,即使不一定明刀明枪,但毕竟暗箭难防,包括可能令审查更为严格,增加其融资成本等。事实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曾在2016年调查阿里巴巴的会计手法,要求其提交“双十一”光棍节前后的交易数据。
 
中芯国际作为内地半导体产业的代表公司,而半导体产业又是中美两国争端的主要战场之一,它这时宣布从美国退市完全属意料之内。阿里巴巴虽然过去主要从事电子商贸业务,但其实早在2017年下半年成立的“达摩院”,便肩负将阿里巴巴从一间商业公司转型成为投资技术研发的高端科技公司的责任。马云曾经不讳言地说,“我们也必须思考达摩院未来必须要超越英特尔Intel,必须超越微软Microsoft,必须超越IBM这样的研究院”,而随着贸易战在2018年初爆发,马云9月取消对美国的承诺之后,随即宣布成立一间独立芯片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整合自阿里巴巴早前收购的“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和“达摩院”的自研芯片业务),以推动国产自主芯片产业化。据称该公司网罗了大批来自AMD、ARM、NVIDIA和Intel等欧美芯片大厂的人才,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推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可应用在资料中心、城市大脑和自动驾驶等云端场景,同时也在研发量子芯片,“备战”意味甚浓。

马云称,有日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也希望“达摩院”还能继续存在。﹙路透社﹚

同年12月,在当时一片议和声中,马云出席“一带一路”论坛时表示“中美之间复杂关系未来20年都不会改变”,呼吁各界做好“思想准备”。今年5月初特朗普果然宣布将关税从10%提升至25%,重燃战火,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访问江西省——中共1934至1936年长征的起点——坦言中国正展开“新长征”,须克服国内外的重大挑战和困难。据《日经》报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解读中国将坚持15年“谈谈打打”的策略,直至2035年——该年正是中共曾在全国代表大会设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年,并在经济和技术上全面超越美国。
 
在此格局下,难怪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今年4月接受内地传媒《财经》专访时指,阿里巴巴百分之百会回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究竟上海或香港上市,则是它自己的选择。当然,香港对阿里巴巴是望眼欲穿的,去年港交所不惜修订主板《上市规则》,容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在港上市,是“香港市场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就被视为是为迎接阿里巴巴所作的准备。
 
以5月31日的数据来说,阿里巴巴的平均成交量是17,190,341股,换算151美元的股价,即涉资26亿美元,换算港币大约204亿元,光一间公司就占同日港股所有股票成交额(842亿港元)的接近四分之一。若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对港交所来说,自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利润。

小米集团成为首只以同股不同权形式挂牌的新股。(路透)

市民要成最大赢家 香港须做好金融监管和培养本地的阿里巴巴
 
因此,在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下,香港经济固然难免或受到冲击,但只要善加利用自身作为国家唯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坚守金融与专业服务、法治法规与监管等传统优势,争取国际投资者的支持和信心,则未尝不是机遇。不过,我们也必须强调,香港政府当局有必要做好规管工作,不能光顾着上市公司和港交所的利益,忽略了对投资者的保障。尤其为了助阿里巴巴开路,港交所已开放“同股不同权”架构,虽某程度上是大趋所趋,但香港股民既无“集体谈判权”,香港市场也没有像美国一样严谨的资讯公开要求,公司治理水平亦颇参差,甚至港交所自身也“球员兼裁判”,有利益冲突之嫌。为根治问题,香港政府必须考虑为证监会充权,逐渐将“监管”和“交易”两种角色判然二分,由官方单位全权负责关乎小股民权益的监管职责,才有利香港市场的长远发展。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有意回港作第二上市一事,也值得特首林郑月娥等本港当政者反思。即阿里巴巴作为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科网巨企之一,过去多年来为内地打工仔提供多不胜数的高增值和优质的工作机会。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大企业特色,就是勇于提拔年轻一辈作为核心管理层,例如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决策核心的十八名“合伙人”,早在2017就已经提拔了多名80后加入,参与带领这间现时市值约4,000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10万的跨国巨企;此外,仍是阿里巴巴核心业务的淘宝和天猫,现任总裁蒋凡也是一名80后。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或者不难吸引阿里巴巴来港上市集资。但为甚么香港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阿里巴巴,从而为香港的年轻人提供更多高增值和优质的工作机会呢?放眼望去,现时恒生指数成份股当中,港资企业大多不是与地产相关就是银行金融股,管理层鲜见年轻面孔。最近拟上市的太兴集团,若我们稍为浏览其招股书,竟发现这家本地知名的饮食连锁集团,其大部分利润居然都来自买卖物业的盈利,比全线191间餐厅、6,900位员工辛苦经营赚到的钱还多!香港要吸引的,绝对不止是在本地交易所买卖阿里巴巴股票的机会,更应该学习它如何真正为社会、为年轻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如是,香港市民才是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