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或推两地一检 陈帆不应回避问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深圳市政府周二(5月21日)研讨口岸通关,并发出新闻稿指出,有意在陆路口岸逐步实施“两地一检”,引来香港社会关注。然而,当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被问及“两地一检”时,他只多次答以“要问深圳”,未能交代任何资料,叫人失望。

算上今年内竣工的莲塘香园围口岸,香港和深圳之间,将共有七个陆路口岸。深圳市口岸办的新闻稿指出,当局有意重新规划七个口岸的用途,包括货车出入只由东面的莲塘香园围和西面的深圳湾口岸负责,皇岗、文锦渡和沙头角口岸改为只用作旅客出入境。

陈帆:问深圳、问深圳、问深圳

根据传媒报道,深圳政府提出皇岗口岸或将采取“两地一检”,一次放行,这令香港社会关注港方政府是否仍有出入境管制权。周三(5月22日),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出席立法会会议后,被记者四度问及“两地一检”,他却四次均未能具体交代。

陈帆表示:“在该研讨会中,特区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的同事有出席,并了解情况。特区政府会与深圳方面保持紧密联络,希望了解其详细安排”,被追问后他再说:“有关构想是由深圳方提出,我们需要详细了解,现在不适宜作太多的揣测。”

一方面,“两地一检”之说由深圳市口岸办提出,的确应由他们交待具体想法。但另一方面,香港政府是否毫无角色,可以这样坐待事情发展?

两地合作 香港须有规划、有部署

须知道,香港与内地发展融合是大趋势,但具体机制和安排却是相当考验政治智慧的事。以往的高铁一地两检已为一例,反映出市民非常关注两地的合作机制。更何况,陆路口岸“两地一检”涉及重大法律原则,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即向传媒指出,除非将深圳口岸的地方租予香港,否则“两地一检”会违反《基本法》。

由此可见,陈帆在“两地一检”的问题上,竟然四度拿不出任何交代,怎能不叫人失望?

第一,即使陈帆或当局未清楚深圳政府的具体方案,他们都应该有其政策原则。也是建基于这些原则,香港政府与深圳方磋商时,才能判断可以采纳哪些方案,而哪些不予考虑。故此,即使“两地一检”是由深圳市口岸办提出,陈帆都应该向香港社会具体说明政府的立场和原则,让市民免却不必要的忧虑。

再者,在与内地的合作上,香港政府一直采取被动角色。在大湾区发展如是,在深港安排上亦如是。连关系密切的陆路口岸,香港政府看起来都是无方案、无计划的,像是等待对方主动发板。不论实情是否这样,但在今次陆路口岸检讨一事,予社会这种印象,香港政府亦该反思。

莲塘香园围口岸快将完工,七个口岸的重新规划已经近在眼前。不只通关安排,还包括七个口岸的功能规划等,当局须化被动为主动,提出切合香港人需要的构想,确保在港深合作中,香港不会处于被规划的位置,而是有其话语权,甚至占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