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泛民建制合演史上最“胶” 港人笑后只感悲凉!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立法会《逃犯条例》修订法案委员会早前经过两次会议后,仍无法选出主席,导致修例工作胶着。内务委员会随后发出指引,撤换最资深议员、民主党的涂谨申,改由第三资深的经民联石礼谦主持会议。
就着《逃犯条例》本身,随着中港两地交流日益频繁,建立有效的移交逃犯机制,完善跨境司法正义,可谓理所当然。然而,诚如“01观点”早前所指,鉴于修例极具争议性,我们认为政府和建制派应以先易后难、冷静说理的方式处理,而非霸王硬上弓;另一方面,事件亦突显建制派在政治斗争上积极,但在处理社会深层次矛盾上消极的问题。

香港政治体制本来就有利政府和建制派。政府法案只须获过半数议员支持,即可通过。泛民主派虽然通过地区直选取得过半议席,但由于功能界别议席数量占总议席一半(不计区议会功能组别议席),而其设计亦倾向商界等既得利益者,导致泛民在功能界别长期处于劣势,总议席因而不过半数。建制派现时在立法会拥有43票,非建制派(包括泛民)则有26票,建制派的优势十分明显。

建制派在立法会内的优势十分明显。(资料图片)

难怪有人打趣说,泛民主派极其量只算“压力团体”,很难称得上一股值得政府重视的政治势力。事实上,他们除了质询官员、拉布,以及否决政改,可以做的其实不多。例如在今次修订《逃犯条例》一役中,泛民及支持他们的媒体,顶多只能借着把条例形容为“送中条例”之类的民粹操作,在社会上兴风作浪;而在周一(6日),涂谨申无视下午的会议已经取消,坚持开会,讨论是否采纳内务委员会的指引,市民看到这一幕,只会觉得泛民在“玩泥沙”。

毫无疑问,在香港“揸庄”的是政府和建制派,而香港的成与败,自然也得归功(或归咎)他们。我们要问:既然现行政治体制容许政府和建制派垄断权力,何以他们都把心思花在政治斗争上,而不是处理更加迫切的社会深层次矛盾?

《逃犯条例》修订引发泛民建制大乱斗,图为被DQ的民主党议员涂谨申。(卢翊铭摄)

相比周边地区,香港在处理社会问题上的表现实在令人汗颜。深圳市政府上月公布政策文件,计划为居民提供约100万个由政府资助、价格相当于市价一半的住宅单位,避免住屋问题吓怕技术劳工。曾经是“深圳之师”的香港,反而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多大承担。

香港产业高度单一、支柱产业竞争力减弱,早就人尽皆知。本地青年和贫穷人口深受社会现状煎熬,根本看不到前路,这都是执政者认识偏狭、懒政无为的恶果。我们认为,相比毫无权势的泛民主派,执政的林郑月娥和作为盟友的建制派都必须认识到,他们对香港理应有更多承担,他们亦必须明白,民生才是最高的政治,搞不好民生,一切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