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综援】2016预算案 议员狂问政府七千问题 今年势破记录?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拉立法会议员“落水”,强调议员同意收紧长者综援资格。议员不分党派,齐声斥责林郑诿过于人,又澄清早已反对改动措施。有建制派议员直言,将来会严加审议财政预算案,犹如“验尸咁验”。这意味着,预算案发表后的立法会书面质询和特别财务委员会,将会是战场。每年议员提出数千项关于预算案书面质询,遭政府和媒体批评滥用官员人手和公帑。立法会议员监察财政预算案开支拨款,乃职责所在。而经此一役,社会更应支持议员和议员助理的监察工作,勿让政府耍赖、蒙混过关。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立法会答问会上,指长者综援门槛提高至65岁的新政策是获议员在去年《财政预算案》中批准,惹起建制及民主派强烈不满。(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预算案料成战场

“01观点”日前指出,立法会议员最少三次表示关注或反对政府将长者综援申请年龄由60岁提高至65岁。再者,议员无权阻止政府在预算案收紧增拨开支,只能由政府修正,而拨款只能整体通过,不能选择性反对。其实,在去年财政预算案审议期间,来自泛民的邵家臻及建制派的郭伟强也曾提交书面质询,问及政策的理据和影响。因此,林郑绝不能诿过议员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才反对政府收紧资格。

短期内,林郑与立法会的关系定会变差,尤其是当时支持2018/19年度财政预算案拨款的建制派。正因林郑强调议员在预算案辩论批准改动,议员定会打醒十二分精神,斟酌在二月发表的来届预算案有没有“魔鬼细节”,免得再次被冤。相信预算案审核环节相关的书面和口头质询会大幅增加,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要争取议员支持也倍添难度。

民航处回复立法会特别财委会的议员查询时,透露启用后主系统及子系统,分别出现5宗和7宗磨合事故。(资料图片 / 钟伟德摄)

“验尸”乃议员应有之义

一般来说,当财政司司长宣读预算案后,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便随即开始审核开支预算,期间包括议员提交书面问题给政府各部门,了解拨款改动缘由、拨款细节、开支用途等事项,之后财委会会举行数天的特别会议,由相关的局长及高级官员解答议员问题,最后恢复辩论并进行投票。

因此,议员为了证明克尽己职,定会加倍留意财政预算案演辞,以及大小条目,以便在会议提出意见。当然,大部分议员“日理万机”,难以一己之力阅毕数百页文件,须有劳议员助理帮忙。

过去几年,政府批评立法会议员大量提交书面质询,要官员赶工回答问题,推高拟备答案的开支。翻查资料,在2016年,议员合共提交7,199条问题,每条问题成本四千多元。政府曾经建议为每名议员设质询数目上限,但不成功,后来维持分期完成回答。有媒体每年也数算呈交最多问题的议员,更形容他们“烧钱”,评价负面。

必须重申,立法会议员的职责是制定法律、审核及批准公共开支、监察政府工作。职能看似广阔,实质处处受限,例如议员的动议不得涉及政治体制、政府运作和公共开支,修订预算案只可动议削减开支。有些议员唯有靠拉布,钻议会程序的空子,阻止条例和拨款项目通过,但当修改议事规则后,“拉布权”几近被废,更多议员则依靠质询,透过有限的资讯,揭露政府失当。

邝俊宇指对支持预算案的建制派议员感到冤屈,笑言“可以组成林郑苦主大联盟”,强调当初立法会福利事务委员会一致通过搁置政府提出的收紧长者综援年龄措施。(资料图片/林若勤摄)

“验尸”承诺勿走数 须鲜明反对不公政策

细看议员提问,有些的确重复和累赘,但也不乏左右时局的内容。议员每年索取政府部门每年销毁档案的数量,借此推动成立《档案法》。近年较轰动的事例,莫过于追问政府前廉政专员汤显明的送赠驻港官员礼物清单及境外访问开支,因为礼品包含花坑石摆设、贵价围巾、电子相架,有违廉署形象。社会必须还议员及助理公道,他们在审核预算案的提问只是履行职责,没有滥用职权。

在收紧长者综援资格一事中,林郑妄言,议员反驳呼冤,舆论大多支持议员一方。正因如此,议员更要信守承诺,时刻用“验尸”的态度监督政府,寻根究底,不容躲懒。若果政府的建议有违民生福祉,议员必须反对,理直气壮迫令政府改变政策,不应囿于过往与政府的关系,更不能让政府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