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车祸】非专营巴士司机须同受工时规管 提升薪金更为关键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青衣在十一月底发生六死逾三十人伤的旅游巴车祸,纵然事件真相尚待查明,但非专营巴士司机和业界人士纷纷道出司机过劳是普遍现象。工时不受规管是司机过劳原因,背后更涉及司机底薪低、多劳多得的制度问题。当业界不愿自律,政府必须介入,从制订具约束力的工时指引,到探讨方法拉高司机薪酬,改变行业生态,保障司机生计和乘客安全。

青衣长青公路上周五发生旅游巴严重车祸,至今酿成6死、32人受伤。﹝资料图片﹞

巴士公司不应卸责 司机应受最高工时保障

驾驶时间长、缺乏休息,不是专营巴士司机特有,非专营巴士司机也身受其害。意外发生后,有司机抱怨底薪奇低,月入只有二千至八千元,要靠大量订单,多劳多得,月入才有二万元,还要忍受食无定时之苦。工作环境恶劣,人手不足,形成恶性循环,令现职司机工作更辛苦。

本周三,运输署与非专营巴士业界会面,期间商讨业界仿效专营巴士,规限非专营巴士司机工时。业界称态度开放,但提出规限工时的多个局限,例如旅游巴、校巴、员工巴都有不同运作方式,旅游巴多早出晚归;校巴及员工巴士则集中在平日繁忙时间运作,两者难以统一。

与专营巴士相比,非专营巴士形式较多,但不代表难以规管。《巴士车长工作、休息及用膳时间指引》列明两更之间的休息时间,特别更次有休息时间及有最高工时上限,相信此等规限同样有效涵盖所有非专营巴士司机。最大的漏洞,是指引不具法律约束力。因此,政府不应在业界面前退让,反而要立法确立指引,一同规管专营及非专营巴士工时,否则指引只会沦为一纸空文,企业不会遵从,员工亦投诉无门。

制定标准工时难免衍生一个问题,在多劳多得的薪金制度下,限制工时会减少收入。因此,关键仍是要运输公司调升底薪及改善待遇,既改善现职司机工作状况,又吸引新血分担工作。

巴士同业联会副主席邓子强接受采访传媒采访时表示,会议未就非专营巴士司机工时问题达成共识,将继续与运输署探讨制定指引。(资料图片/杨凯力摄)

薪酬不公 政府须直面困局

冠忠巴士集团主席黄良柏指出,冠忠不是一间工作舒服的公司,但并非一间无良公司,又指员工可以转投其他旅游巴公司。旁人一听下去,相信定会指摘老板无良,肆意剥削员工。再者,冠忠巴士是非专营巴士业界的龙头,即使本年度中期业绩转差,但过去四个财政年度,股东应占溢利占营业总额超过一成,每年金额至少2.75亿元,实有余力增加员工报酬。不过,对于规模较小的运输公司,增薪压力或会大得多。

不论公司规模大小,私营公司尽其所能谋利,只是顺从市场经济逻辑,实在没有甚么好批评。当薪酬才是非专营巴士司机工作困局之本,政府就要改革薪酬制度。诚然,政府难以指令个别行业调升薪酬。政府立法确立集体谈判权,有助行业员工向雇主争取更佳待遇。另一个建议,是政府透过专营权检讨期间,加入条款,要求专营巴士公司改善员工薪酬待遇,否则拒绝延续专营权,藉竞争提升整体司机的薪酬水平。

必须承认,上述两项建议推行需时,但既然问题存在,政府就有责任处理,司机低薪、工时长的问题,已然威胁到公众安全,政府须下定决心,改善司机待遇;不然,问题只会无日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