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过后】港人仗义自救 反照政府无能 错失团结官民时机
台风山竹过去,义气、怒气交集香港。义气者,出于港人在风后互相帮忙,义载、清理落叶断枝、扫垃圾、互通交通情报,恢复社会运作,为社区添上浓浓的人情味。怒气者,因为上班族困于交通乱局,政府在民意进逼下才承认安排“不应该、不理想”。官员要做的,是嘉许团结社区的行动,反思善后工作错误,而非挑起火头之余,还对被视为出气袋感一脸无辜。
风暴吹毁大量设施,树木、玻璃和其他垃圾散满一地。警察、消防、清洁工人等前线政府员工,坚守岗位,清理环境。然而,清理规模巨大,人手短缺,加上上班的需要急切,不少市民不忍乱象,自发解决问题。
有私家车和旅游巴义载上下班客,免受铁路行程折腾;居民和司机合力移走堆积路上塌树,行车道行人道得以畅通;网民通传路面交通消息;不用上班的大人小孩,在屋苑周围扫走垃圾,拾砖头,顺道上一堂户外亲子课。这四项义举值得记载,彰显港人光辉一面。加入助人行列的,还有经常被主流港人忽视的尼泊尔人和非洲难民。洁净社区,无分族群。
诚然,顺风车、清洁海滩等行为在近两三年兴起,但山竹吹袭过后,更多网民参与,除了裨益社群,更加流露爱护社区,爱护香港的情感。善行不需限于危急关头,风平浪子的日子,同样需要互相支援,望能延续下去。提醒一点,行善需要力所能及,不宜勉强,例如锯树捡树需备保护工具,避免刺伤,更提防再有树木倒下。
山竹过后,香港的“四个小确幸”:
还有一个“小确幸”:
庶民仗义,反照政府高官的冷漠、无能。台风天预料翌日(17 日)交通服务瘫痪,政府不主动设法减轻通勤压力,特首林郑月娥还在万千市民苦候巴士铁路之际,才叫雇佣双方互谅互让,还被批评当天下午才发送电邮通知弹性上班安排。
有市民庆幸遇上良心老板,主动放假或体谅自己迟到,同时有市民也报称迟到被罚,更多市民明知浪费时间候车也要上班,只是证明尽力上班,向上司交代,各方均无得益。不论打工族遭遇如何,他们也齐声一致声讨政府。政府能够成功“团结香港”,可算是风暴带来“第五个小确幸”。
更甚者,林郑到周二(18 日)仍然沉醉于妥善的预防工作,坚称香港安然度过台风,却半点不反思善后安排。被问及复工乱象,她只回应接受市民出气,但不反思政府塞责,复工应变安排从缺,民怨何以平息?傍晚保安局局长再次回应,才首次承认善后工作“不应该、不理想”,却已太晚。除了林郑以外,运房局局长陈帆和劳福局局长罗致光,如何决定交通及复工安排?他们必须向市民交代,别躲在林郑身后。
此时,政府应该再三答谢市民出心出力协助社会复原,减轻政府救灾压力,希望官民继续同心。政府也应体会到,即使面对难关,港人愿意配合政府指示,接受政府管治,也愿意付出力量拯救香港。可惜,复工混乱,官员一手破坏争取民心的大好机会。
除了自然灾害,香港在社会、经济范畴也有不少风暴在蕴酿,楼市和中美贸易战就是例子。稍一不慎,风暴就会爆发,民愤四起。香港人愿意尽本份,大前提是政府需要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承担责任。港府称应变方案已备,但事前工夫有多完善,临场决断力和复原力不可缺。观乎应付山竹的经验,港人对官员难言投下信心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