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通交易量稳步上升 支付宝、微信支付踢馆成功吗?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无现金生活成为近年社会热话,随着不同流动支付打入香港市场,不少人认为八达通的“地位”岌岌可危。港铁早前刊发招标公告,计划更换过千部闸机及四百多部售票机,预期今年第四季招标,成本预计达3亿元。的确,以往八达通被批评落后、垄断,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八达通也不得不进步,其市场占有率依然“稳如泰山”,改善服务才是留往使用率的王道。

电子支付除了手机支付,还包括信用卡、PayPal等支付系统,以及各式各样的电子钱包。(视觉中国)

手机支付威胁八达通?

近年,内地兴起流动支付和电子商贸,用户更屡创新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六月底,内地网民有8.02亿户,较去年底增加3.8%,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为5.66亿户,较去年增加7.4%。内地流动支付两大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先后进军香港市场,以大量优惠吸引港人使用服务,例如提供额外补贴用户光顾连锁快餐店,使用该钱包为支付方式以获得优惠。其中,支付宝香港用户数目由三月时公布约100万,至六月已突破150万。

有论者指出,流动支付会逐渐威胁到八达通的市场。不过,早前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调查发现,常用手机支付的市民只占约20%,与信用卡的53%,以至逾95%的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仍有距离,即使至今市场引入了手机支付,八达通的市场占有率未曾下跌。八达通卡公司由港铁持有57.4%股权,其余股东包括政府旗下九铁(持22.1%)、九巴(持12.4%)、新巴及城巴(共持8.1%)。根据港铁年报,八达通的每日平均交易量由2015年的1,350万宗,增加至2018年1,480万宗,增加近一成;惟每卡日均使用量轻微下跌,由三年前的0.47次跌至今年的0.42次。

被逼变革不是坏事 终须提升服务质素

港人使用八达通的习惯似乎未受手机支付的兴起撼动,仍然会选用八达通为日常生活(如泊车)支付的方法。根据金管局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第一季储值支付工具帐户总数创新高至4,900万个,但总交易量首次下跌,由14.9亿宗跌至14.3亿宗,按季跌4.4%。如果八达通经过多年被批评守旧、落后,还是一成不变,就很大机会被市场淘汰,但八达通终在今年宣布与多个品牌的合作,愿意变革、面对市场挑战,亦为时未晚。虽然八达通在2016年推出商用版O!ePay,支援P2P支付流程,被批评使用限制多、开户流程繁复等,但其后为与不同企业合作,服务已有所改善。

+9

在今年五月,八达通“回归”的士业,重推的士支付服务,乘客日后可直接“嘟卡”缴付的士车费,而的士司机只需透过展示二维码,或利用备有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功能,即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讯技术)功能的Android手机,并下载八达通商用版O!ePay手机App,便可收到车费,一改以往要额外加装阅卡机做法,大大减低用户的安装成本;八达通在七月时伙拍物流公司Lalamove推出“商户好易畀”(Business O!ePay),司机可透过NFC接受八达通拍卡付款;在八月,八达通更与PayPal合作推出流动增值服务,用户可透过八达通应用程式即时增值PayPal账户,即使没有银行卡或信用卡,亦可以使用PayPal。

观乎现时八达通的市场占有率,无疑是过去二十年累积下来的“财富”,支付宝、微信支付暂时亦未算得上是对手,毕竟对方要在香港支付市场占一小席位可谓困难重重,但它们的母公司财力雄厚,长久以补贴吸纳香港用户亦不是无可能。不进则退为定律,八达通要保住现有地位,必须积极提升现有服务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