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虐儿案中央资料库 堵塞通报漏洞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近日,香港电台透过《公开资料守则》,取得中央政策组一份有关虐儿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2001至2010年间,医管局与社署虐童资料库的个案数目存在差异,反映部分个案或未获跟进,情况堪忧。医管局与社署同属公营机构,尚且出现通报问题,并不理想,为保障儿童权益,政府务必尽快堵塞漏洞。

本港受虐儿童企图自杀率较其他儿童高出96倍。(视觉中国图片)

数据有别 反映另有案件未获跟进
 
研究报告显示,在2001至2010年间,社署资料库共记录4,840名受虐儿童;同期,医管局资料库则记录7,548名受虐儿童,两者相差达2,708人。研究指出,医管局资料库的六成受虐儿童(约4,500人),并未出现在社署资料库,反映有部分个案或未获跟进,通报机制很可能出现漏洞。

现行机制下,公立医院负责为怀疑受虐儿童验伤,当值医生若认为个案属虐儿,便会通知医务社工、顾问医生,再将个案上报社署。如果当值医生怀疑个案涉及刑事,可向驻医院警察举报,警署虐儿案件调查组将与社署保护家庭科成立保护儿童特别调查组,联合处理个案。根据机制,医管局发现虐儿个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转介社署,社署应知悉、跟进,两者的资料库数据不脗合,并不合理。
 
社署回复,部分个案经“多专业个案会议”初步调查后,断定不涉虐儿又或未有潜在危机,不需跟进,故未有立案,是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然而,公立医院医生经过验伤、判断儿童家人的反应后,才决定是否立案,实在难以解释社署的“多专业个案会议”凭何推翻公立医院的医学判断。社署必须交代“多专业个案会议”采用什么标准,得出与公立医院医生相反的结论。

此外,两者的数据差距甚远,令人忧心转介机制出现纰漏,以致部分个案未获正式跟进。当年负责该份研究的学者陈高凌最近接受访问时指出,两者的数据差距,反映转介及处理个案的流程出现问题。只是据港台报道,医管局、社署均未能提供转介虐儿个案的数据,反映报告完成至今,有关当局未有正视问题,改善机制。

本港受虐儿童企图自杀率较其他儿童高出96倍。(视觉中国图片)

虐儿报告 不可只供“内部参考”
 
上述报告于2013年完成,有关部门早应察觉问题所在,可惜的是,政府未有加以正视。社署于2015年曾经修订《处理虐待儿童个案程序指引》,到底该指引有否参考该份研究报告,实成疑问。

这份研究由政府出资55.8万元,研究涉及社会利益,不公开予公众本属荒谬。观乎港台报道,中策组最近更一度以“内部参考”为由,拒绝公开,反映政府资讯毫不透明。政府必须正视问题,保障公众知情权,绝不能因为报告内容不利政府而将资讯隐藏。更根本的是,政府必须研究制度漏洞所在,作出修正。

其一,照理说,政府内部只有一套虐儿定义,但在现行机制下,社署、医管局出现判断不一的情况,以致资料库的个案数字存在差异,政府必须协调两者,以防有个案因为标准不一,而未获跟进。

其二,在统一标准后,为防转介个案的程序出现纰漏,政府应该设立中央资料库,保证所有医管局的个案获得社署跟进。事实上,学者陈高凌近日接受访问时就指出,当年的研究目的之一,是示范两个资料库可作技术互通,只是报告推出五年后,却未获正式跟进。
 
医管局、社署同属公营机构,两者之间的转介机制尚且有明显漏洞;学校与社署之间的转介机制则更堪忧虑。本年1月发生儿童疑被虐致死个案引起公愤,事后《传真社》发现受害者临临(陈瑞临)生前有多处伤痕,其就读的幼稚园却无上报社署。在设立统一个案资料库之余,政府还需立法强制学校将虐儿个案上报社署,确保个案得到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