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观点】民众质疑工程错漏实可理解 官员须如实回应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有媒体发现部分围绕人工岛的防波堤怀疑崩塌。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于本周三(4月4 日)发表声明,解说人工岛“完全满足相关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传媒指被海浪冲散,实属误传。纵然如此,仍有工程师质疑人工岛保护层是否足够,海浪会否破坏混凝土结构。在粤港澳三地政府近月积极准备通车之际,大桥接连出现事故,动摇民众信心。三地政府应如实释除民间疑窦,切勿隐瞒过失,制造通车风险。

曾视察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填海工程海堤崩塌的资深土木工程师倪学仁,分析人工岛防波堤相片,认为是消波块被海浪冲散。(资料图片 / 钟伟德摄)

工程屡屡揭错漏 纸上监管不可靠
 
事实上,大桥香港段多次发生大型事故,例如人工岛钢圆筒移位、沉降等,至今已有最少十人死亡。《香港01》去年报道机场岛东南边的香港接线填海工程的海堤被沙泥挤压至严重移位。

外界担心港珠澳大桥工程是“豆腐渣”,并非杞人忧天。港人不会忘记,有承判商涉嫌向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交虚假石屎压力测试报告。大型工程失误不限于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去年9月也出现意外,海底隧道的管道爆裂,涌出大量地下水。施工质量欠佳,路政署被质疑疏于监管。

+1

工程事故一宗接一宗,部分更由传媒或廉政公署等揭发。港珠澳大桥乃重要工程,监管工序理应一丝不漏,负责工程监督的政府部门为何毫不知情,还是知情不报?“01观点”年前批评政府依赖承判商提供质量报告,只进行“纸上监管”,以致后知后觉。
 
政府宣称大桥寿命达120年,但观乎连串建造失误,其实际寿命或不如预期般长。广东省发改委文件显示,大桥日常保养费用2.1亿元,维修费用为6,500万元,还预料继续上升。此外,若然主体基建完成才发现问题,事后修补一定复杂得多,费用也不菲。港府要预备相当金额应付维修工程。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多次出现工程问题,包括出现多宗“工程意外”、海堤崩塌等问题。(资料图片/钟伟德摄)

官员须如实回应质疑 长远必须改善招标

政府除了要加强工程监管,还要改革招标准则,选用施工质素较佳的公司。政府每每盲从价低者得标准,实应确保合乎质素的公司才能承接工程,并且持续、主动监督工程,减少失误风险。在承判方面,学者姚松炎援引新加坡建设局例子。该局的投标准则列明,若建筑工程公司的服务质素评分超过65分,每多一分,就可获得0.2%的投标优势(最多为3%或200万新币),即使不是最低价者也有机会获得合约。港府毋须全盘照抄新加坡标准,重点是在筛选承判商时,加重质素保证的要求。为压低工程成本,换来无底的维修成本,得不偿失。
 
政府花费巨资,加上工人每天汗流浃背,筑起了世界最长的桥隧组合跨海道路,没有人想大桥通车后出事。正因如此,不论内地还是香港官员,均须坦白回应工程师、媒体和民间的疑虑,部门间不应互相推搪,三地政府确保结构安全后才批准通车,让居民旅客可以安心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