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设立资产增值税 要考虑甚么东西?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不论回归前后,香港政府反对资产增值税,原因主要是与简单低税制矛盾,助长资本外流,打击物业和股票市场。回归后香港只有短时间经历财赤,库房充盈,即使会增加税基和税收,特区政府没有迫切开征此税。
“01观点”赞成设立针对物业的资产增值税。设立资产增值税有助稳定楼价,改进物业征税渠道,令税制更公义。同样重要的是,有效征税,减少物业卖家擡价诱因,减少个人单纯靠房地产增加资本,导致少数人占去大部分社会财富,加深香港的财富不均。这可鼓励个人靠工作、创业意欲。

迹象显示卖楼利钱厚 辣招未能打击楼市狂潮

近年私人物业转手获利的幅度和宗数升势凌厉。根据利嘉阁地产研究部表示,2017年录得2.8万宗二手私楼转手获利买卖登记,占所有已知买入价买卖登记的98.7%,获利宗数较前年上升12.6%。平均获利幅度自2009年起稳步上扬,去年更达78.2%,获利至少一倍的比例超过46%。

获利者未必靠短期炒卖。政府数字指出,在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平均每月有48宗缴付额外印花税个案。这些住宅在交易三年内转手,只占总体二手住宅交易极少比例。这可推论,不少获利个案是持货三数年,甚至更长,资产增值税可以针对长线获利交易。

以下为设立资产增值税的一些大原则。

去年股票、楼市皆畅旺,带契不少港人身家上涨。(路透社)

税率不宜过低 同时设免税额

政府应同时向本地居民、非本地居民、公司持有的物业征税,非本地居民及其公司持有物业的税率应比本地居民及公司高。特别要留意跟个人入息税和利得税的交叉影响,会否有个人和公司为求降低税额,用低税率的税种缴税,因此,增值税不宜过低,以免刻意把入息和公司收益转为资产增值。同时,对长者或者病人等需要现金周转的群体,政府应考虑能否有适当豁免征税机制。

资产增值税的税率可以有几种方法厘订,有些是划一税率(例如爱尔兰的33%)。有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会厘订持有资产时间的长短,少于一年者为短时间,愈长期持有税率愈低;有些(如英国)则没有年期区分。有些会与薪俸税挂钩,愈高收入人士的税率愈高。英国按应课税收入采用两级制,税率为20%和10%

税额需要减去行政成本及持有时间的通胀率,或者划一设平均年增值免税额(例如8%),免去只因通胀而升值的利润部分。

参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在同一个课税年度若果有物业出售时低于买入价,计算税款时,损失可以被其他有利润的物业抵销。

假如港铁站上盖也用来兴建公营房屋,当可纾缓政府经常挂在口边的“土地不足”问题。图为日出康城。(资料图片)

平抑楼市 还需增建公营房屋

反对物业增值税者,经常担忧征税会否导致“闭锁效果”(lock-in effect),即会减低出售物业的意愿,减慢物业市场流动。业主也会失去投资回报更高资产的机会。在这方面,政府需要评估税率,平衡资产流转和限制获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政府也必须大幅增建公营房屋,增加房屋供应,增加港人选择,不用一窝蜂涌向私楼市场。

有些国家(例如澳大利亚)会免去唯一或主要物业的征税,但香港不适宜参照。英国社会科学学者 Andy Green 批评,此举容易令多物业业主避税,例如在售楼前把第二物业重订为主要物业。再者,在香港,不少人循首置获得资本,进行其他投资,首置物业不应获豁免,但可以设立免税额。此举确保如长者出售长期拥有的自住物业,持有现金时,保留有一定利润。

港府把简单低税制奉若圭臬,助长买卖房屋图利、忽视居住权的风气。政府必须拨乱反正,重塑财税政策和公营房屋政策,首要考虑租住权保障、住宅空置税、房产增值税,平抑楼市,限富灭贫,稳定社会。开征新税难讨市民喜欢,政府需要大力落实再分配政策,扶助中产基层,才能争取市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