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like背后.观点】“奶头娱乐”充斥网络 缓解社会撕裂?
今时今日,新闻娱乐化已非新鲜事,亦非核武大战般会威胁到人类存亡。事实上,它只会不知不觉扭转大众的阅读文化。虽然上世纪发明的电视机已逐渐被互联网取代,但“图像主导”(图片或影片)的传播方式却没有受到丁点威胁,反而进一步应用到互联网,既垄断信息传播手法,并将“文字主导”的传播方式逼到死角。在新闻娱乐化和图像主导的互联网世界,未来社会会否出现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美丽新世界》一书所描述的景象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长篇大论无人问津 八卦煽情吸睛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曾于2016年调查手机用户的阅读习惯,研究发现来自社交媒体的访问量中,Facebook稳占80%。报告还有一个有趣又值得深思的看点:网民平均阅读时间。
研究发现文章篇幅长或短(以1,000字为分界),访问量亦相差无几。但报告中的两组数据更能反映网络阅读文化:一、网民平均阅读时间为123秒;二、82%的文章互动(Engagement)都来自发文起计两天内。这两项数据可见读者平均只看约1,200字的文章(以每秒阅读六字计算),同时也反映如今新闻周期(News Cycle)正在加速,而且是昔日纸媒年代无法预视。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世界,传媒工作者要在海量资讯中突围而出,有时的确需要以“娱乐”包装新闻作权宜之计。社交网站竞争者众,不少传媒逐步弃守严肃的论政态度,改为偏重软性新闻、短篇幅报道,发掘硬新闻中的“娱乐”元素(即煽动情绪),并强调形式上的吸引力(即图像主导)。
无论将上述手法称为新闻娱乐化,或是图像主导来形容现今的网络生态,这都反映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已被边缘化。但更重要的问题是,文字应用的衰落对思维有什么影响?
在影像主导的文化当道前,文字是信息传播和公共议题论述中最常见的形式。事实上,文字不仅是一种传播方式,它更像是一种思考模式。以文字作为公共论述的手段,其特色在于有语意、可释义、可驳斥、具命题的一种复杂的辩证手法。在阅读文本时,读者除了留意内容是否丰富严肃、逻辑通顺与否,更重要是文字会垄断注意力,使读者追求连贯、严谨的句子结构。换句话,文字主导的旧世界强调的是客观、理性思辩能力。从历史看来,印刷品普及化与理性时代的开展亦非全然巧合,当中更有其必然性。
可是,科技进步加速了图像中心式的思想,并缓缓淘汰文字中心式的论述。如今网络生态本质上就是一个表演娱乐场地。正如上述提及的网络传播手法,都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和兴趣,让读者感到欢愉的情感挑动。
虽然以图像中心式的传播文化甚具娱乐性,但亦隐含重大危机。以色列教育心理学家萨洛蒙(Gavriel Salomon)曾扼述文字与图像在信息传播中的主要差别,他认为图像是用作辨识、呈现表象的手段,而文字则用作理解观念。 换言之,当前网络世界的发展走向可算是一种以图像取代文字,成为推理、检验现实的主要手段。
问题是,当图像成为建构论述的主要工具,其论述就会成为“反交流式”的阅读。在图像主导、求新求变的网络世界,视觉刺激取代理性思考,扬弃了文字带来的逻辑、理性、有秩序的思考方式。以图像为主的论述不但轻易中断思考状态,难以凝聚持久的注意力(就像YouTube的插播广告),更会省略事件的背景和连贯性,使一切都化成零碎、没有历史脉络的独立事件,最终慢慢磨蚀大众的批判能力。简单来说,“真与假”、“对与错”这些抽象的概念主要透过文字论述表达,绝非图像能轻易呈现。
“奶头娱乐”助社会和谐 正中当权者下怀?
毫无疑问,“奶头娱乐”(Tittytainment)某程度上都是学术娱乐化的包装,不过在惹人窃笑的名称背后,其实有寓意深远的启示,并可套用于上述的讨论。
奶头娱乐是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ński)提出的社会理论,泛指低成本又让人着迷的低俗娱乐内容。在科技的协助下,生产力不断提升,为了安抚和善用“公余时间”,政府通常不会对具争议的内容实施管控,这更助长大众媒体泛娱乐化。
然而,此理论提及的要点在于奶头娱乐是缓解社会对政府不满的方法之一。回顾历史,社会动荡、人民对于体制不满,多源于资源分配不公不均。对于当权者而言,奶头娱乐有助转移注意力和疏解不满情绪,令人民无心挑战统治阶层。
虽说此理论未必经得起严谨的学术辩证,不过在现今新闻娱乐化、娱乐新闻化的网络世界,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已经被大量具娱乐性质(只为挑起情绪、非反思性的报道)挤到边陲之地。当社交媒体充斥着以图像表述、只为博君一笑的娱乐题材,人类离智力大倒退的开端还会远吗?
当然,不是所有以图像表述的信息就是低俗文化,例如战地摄影师的作品就是上佳素材,读者可直接从视觉上感受到战火的可怕和战地人民的悲惨生活,从而唤醒对事件的关注。作为传媒工作者,新闻以娱乐包装固然吸引读者。但在欢笑过后,着眼点应放于当中传递的信息,即娱乐背后还是娱乐?抑或娱乐背后带有寓意深远的讨论?故此,在看待每则信息时,不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贴文除了有趣外,背后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才不会使赫胥黎的预言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