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越南青训经验 值得港足借镜
本周二(1月23日),越南足球代表队在U23亚洲杯击败卡塔尔,首次打进决赛。越南并非传统亚洲强队,过去香港与其对赛尚且势均力敌。但是观乎越南代表队在今届U23亚洲杯的表现,相信假以时日,越南足球的整体实力将远远抛离香港。香港推行“凤凰计划”近七年,其后又推出“力争上游”检讨方案,只是青训成效却未如理想。足总在借鉴外国经验之余,更要展现魄力,助港足复苏。
越南的足运起步相对较晚,其于70年代前也打进过亚洲杯,但从未进入四强。越南统一后百废待兴,又随即数次陷入战争,足运由是一蹶不振。及至90年代,越南足运重新起步,但当地的职业联赛V.League 1在2000年才正式成立,落后于邻近地区,越南U23这次击败传统亚洲足球强国卡塔尔打入决赛,可谓平地一声雷。
越南队平地一声雷 香港青训未见起色
事实上,香港足总推动青训多年,并非一事无成。2014年,香港U16代表队曾历史性打进亚少杯决赛周,可惜的是,此后就少有青年梯队在国际赛事创出佳绩,越南推动青训的决心实在值得香港学习。
在球会层面,越南V.League 1球队嘉莱黄英与英超球队阿仙奴合作,培训出一众技术型球员,包括队中骨干阮公凤、阮光海、潘文德。观乎2017的联赛成绩,嘉莱黄英在14支球队中排名第10,成绩并不出众,原因是球队将主要资源投放于青训。
在官方层面,官方主导成立的“投资与发展足球人才基金”(RVF)也应记一功。基金不少委员都是政府人员,其成立的足球学校集合国内精英,为各梯队提供了一条龙的培训计划,RVF学员会参加各梯队的足球联赛。去年曼联名宿杰斯更签约两年成为RVF的总监,足见当地青训资源充裕,有关部门对于提升青训水平充满决心。
反观香港自足球被剔除体院项目后,青训就主要集中在球会层面。后来足总虽成立“香港08”、“香港09”两支球队,准备2008年北京奥运、2012年伦敦奥运,惟两支球队同样在外围赛铩羽而归,这种精英集中制的青训方式,亦退出了历史舞台。
及后足总将大部分的青训责任交予球会,港队的各个梯队则只提供约每周两次训练。香港前青年军教练沙维在接受《香港01》访问时就曾指出“我可以确保梯队成员的训练时数和强度有巴塞足球学校的七成,但他们在梯队外的训练便是另一回事了”,令人忧虑球队青训的质素是否达标。
诚然,本地球会杰志在青训上也取得一定成绩,2014年的U16香港代表队成员,有11名球员是杰志的青训产品。但是对于其他资源相对匮乏的球会来说,要落实青训计划也就举步维艰。港超联成立后,规定参赛球队均需要设立13、14、15、16及18岁青年梯队,牵涉庞大资源,如果政府没有适当支援,小型球会根本独力难支。在2015年起,政府已有资助地区球会青训的先例,政府大可将资助扩充到其他非地区球会。
防止青黄不接 勿让年青球员坐冷板
越南足协本土化的决心同样也值得足总参考。事实上,越南足运也曾遇到瓶颈,2000年职业联赛成立后,球会为了取得佳绩,都倾向使用外援,并将资源投放在一队。但是其后越南足总逐渐减少职业联赛的外援限额,及至2015年,当地足协外援限额减少至最多两个,并将归化兵的限额降低至一个,确保本地球员有机会出场。本周二(1月25日)越南球会清化在亚冠杯对赛香港球队东方龙狮,当日东方派出四名外援,反之,清化只注册一名外援球员,却以4-2胜出。由此观之,就算外援较少,越南球会同样能够创出佳绩。
无可否认,限制外援不宜操之过急,80年代末香港甲组联赛推动全华班,终致元气大伤,港足不应重蹈覆辙。比较合理的做法,是规定球队派出一定的年青球员出场。足总规定球会在菁英杯派出不少于两名U21的本地球员出场,但是菁英杯属淘汰赛性质,一旦球队于分组赛出局,青年球员也就难以获得上阵机会,足总宜进一步规定球队在联赛派上一定比例的青年球员正选上阵。
越南计划打入世界杯 香港亚洲杯梦仍遥远
越南近年大力投资足运,目标是打入2030年世界杯决赛周;当届决赛周的球会数目将由现时的32队,增加至48队。从现时越南的青年赛成绩看来,世界杯梦并非遥不可及。反观香港足球代表队,现时仍在为是否能够打入亚洲杯决赛周而忧心。但是足总以至相关部门都不应为此气馁,而是要想方设法,做好青训,尽快提升港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