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区议员思维狭隘 源于选区过细
立法会于本月17日通过《2017年区议会条例(修订附表3)令》(下称《条例》)决议案,由2020年第6届区议会开始,将会按各区人口变动在10个选区合共增加21个民选议席,令选区总数增至452个,增幅近5%。据指,随着选区愈来愈多,政府有意增加区议会选区的人口基数。区议会选区过细的问题由来已久,区议员的目光也因此变得狭隘,出现了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问题,故扩大选区可谓对症下药,值得支持。
选区过细 议员目光狭隘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指,是次的建议基于所掌握的2019年年中香港人口推算数字。议案建议在九龙城、油尖旺和荃湾区议会各增加一席;在深水埗、葵青、屯门和西贡区议会各增加两席;在观塘和沙田区议会各增加三席;以及在元朗区议会增加四席。但是随着议席大增,部分地区有“爆煲”之忧,政府应重划选区,减少选区数目。
市民不时讥笑区议员目光狭隘,无事可为,只施“绿灯延长两秒”等小恩小惠,也要自吹自擂一番。当然,区议员的目光与他们的个人能力有关,但是选区过细,令部分有能之士也要参与区议会的泥浆摔角,他们为争取小区居民支持,往往置社区整体利益于不顾。举例说,据《香港01》报道,香港52条通宵巴士的平均车站为33个,停站过多令车程延长。固然巴士公司、运输署要就路线规划不周负上重责,但是选区过细,区议员为增取选票,争取增加停车点,也是问题的成因之一。增加每个选区人口基数能扩阔区议员的目光,值得支持。
民主派面临危机 需做好社区工作
固然重划选区关系到各个政党的势力范围,将会引起很大争议,尤其是对于小规模政党来说,扩大选区就等于要增加竞选经费,或会增加其财政压力。此外,随着选区扩大,小政党也就更难以匹敌那些花大批资源举办蛇宴、派米的政党。
拥有较少资源的政党不能怠慢,他们若要争取选民的支持,必需著力做“实事”,帮助选民改善生活环境,推行惠民的社区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要“扎根社区,深耕细作”。街工是其中一个成功扎根于社区的政党。1980年代有多条公共屋邨被揭发存在结构性问题,首先被揭发的是揭发的是葵芳邨和葵兴邨,该屋邨出现严重混凝土剥落,经检验后发觉由于在建屋施工时偷工减料,令混凝土强度大幅低于标准,以致楼宇结构受损。当时梁耀忠便率领两邨居民投入抗争运动,随后更在区议会选举中,赢得葵涌及青衣区议会葵涌中选区议席,并一直于该区扎根至今。
总而言之,在争取议席的过程中,政党不应只各顾自己的选区,需有提出宏观的社区政策,专注社区的工作,为选民谋福祉,在关键的事件中为他们发声,届时,他们所作的选民会烙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