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修改议事规则几成定局 议会抗争何去何从?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自上星期开始,立法会开始讨论由建制派议员动议修改《议事规则》,以图杜绝拉布;而民主派议员亦捷足先登,比建制派更早地提出多项修正案,声称可将《议事规则》不合理之处一并修正过来,同时亦期望将议案的讨论时间一直拖延至三月的DQ补选后,防止建制派乘人之危,企图“以拉布救拉布”。
但见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以“合并辩论”一招化解以及不断加会审议,相信圣诞节前完成修改已无悬念。民主派自今天(12月11日)起发动市民参与扎营包围立法会,相信效果有限,未能如过去反对二十三条立法般迫令建制派“回心转意”。民主派与建制派应重新思考,在新的游戏规划下放弃敌我矛盾,令立法会重回正轨,避免进一步激进化。

民主派与建制派应重新思考,在新的游戏规划下放弃敌我矛盾,令立法会重回正轨,避免进一步激进化。(资料图片)

正如《香港01》过去多次评论,否定少数派议员拉布的权利,抑或肆意拉布以求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都是议会攻防战的政治手段。过去激进派的“系又拉唔系又拉”和不时制造流会的做法,有置民生和审议法案的责任于不顾之嫌,令部份市民反感,最终令建制派趁取消六名议员的资格后,有借口收紧议员原本可用的议政工具。

另一方面,如建制派议员在立法会开会时能尽其本份、安坐其位参与会议,而主席亦紧握议事规则赋予其“尚方宝剑”适时剪布,中止议员发言,直接进入表决程序,甚至如此次般整合议员的修订案,拉布的影响实在可控范围。梁君彦亦曾于八月的杂志访问中提到,主席已手握“剪布”大权,指“有些传媒说修改议事规则是为了‘剪布’,其实是夸大的说法”,正好说明建制派“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借剪布之名,实为自行削弱议会监察,为政府法案开路。

议事规则委员会主席谢伟俊批泛民“塔利班式”拉布,惹泛民议员不满。(资料图片)

虽然有人即时指出,往后政府的法案将更易过关,而成立专责委员会调查如梁振英UGL事件等将更困难,更指此举将令整个议会“揽炒”,民主派更指修改议事规则是为二十三条铺路云云。然而,正如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在今天(12月11日)在报章撰文所指,按《基本法》第75条规定,立法会会议法定人数为不少于全体议员的二分之一。换言之,立法会大会的开会人数不能修改,而建制派提出的只是降低审议法案阶段的“全体委员会”法定人数,因此过往在立法会会议上出现的点人数和流会情况,不会受到修改《议事规则》影响。

曾钰成也提及“议员们知道可以比以前少十多人出席会议也不会流会,就更加放心缺席了。这叫做‘水退船低’”,证明流会问题根本在于议员心不在焉。早前立法会前秘书长吴文华接受专访时,亦指议员只是留意何时轮候到发言时间,根本不会安坐议会内聆听其他议员和官员的发言,只顾自说自话,立论和问题重复,更遑论与议员和官员辩论,最终政府当局也无法得知立法会的取态,监察从何谈起?

早前立法会前秘书长吴文华接受专访时,亦指议员根本不会安坐议会内聆听其他议员和官员的发言,最终政府当局也无法得知立法会的取态,监察从何谈起?(资料图片)

过去几年,拉布已一再破坏民生法案,触动市民利益,更不能彰显制度不公,只见选民心生厌倦。民主派或许应调整策略,不再以拉布作为议会抗争的唯一手法。与此同时,建制派如继续有权用尽,借自己议会暂时优势,自削议会监察权,相信难以得到普罗市民的支持。从正面一点看,修改议事规则几成定局,民主派与建制派也应重新思考在新的游戏规划下,如何可以令立法会有效运作,既继续发挥议会监察政府的角色,亦令政府符合整体社会利益的法案尽快通过,让市民重拾对议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