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高端”领展赶走“低端”商户 政府须硬撼大山
领展再次高价拆售旗下商场予财团。本来服务居民的商场食肆,在当年领汇接手房委会物业后,租值已经大幅提升。如今领展以高价拆售,既反映领展有钱赚尽,不顾民生需要,乃政府当年私有化遗祸,同时反映香港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即股东和普通市民的矛盾:大股东在购入领展的股份后,自然会最求资本的无限增值;小股东虽然占领展的股分极小,但为了保障个人财富利益,也成为了社会改革的障力。政府必须认识到社会的矛盾,固然以回购股票与购入商场纠正错误愈来愈难,即使如此,政府也要尽力亡羊补牢,以示负责。
物业翻新拆售致加租加价 增加民生负担
领展在11月28日宣布出售17个商场,作价高达 230 亿港元,物业出售的净收益为 74 亿元。计及今次,领展已经拆售4轮物业,绝大部份来自当年房委会出售的商场、街市及停车场。
拆售物业行属常见的商业活动,但是政府将公营物业出售予私营机构后,这些商业活动对市民生活造成了整大影响。领展在翻新物业后重新组合商户已成常态。其积极引入连锁商铺后,提高资产价格,个体户沦为“低端商户”,难逃加租、结业命运。居民要花更多钱消费,车位租金普遍高于房委会同区,商户要挨贵铺租。据报新出售的商场,部份也会展开翻新工程,加租的梦魇挥之不去。
再者,领展当屋邨商场为商品,善价而沽,而购入者变本加厉,赶走商户,炒卖拆售车位,意图改变商场为国际学校等,妄顾社区居民的日常需要与购买能力。
领展多次反驳,翻新后的生意额增加,而且仍然有新租客承租,证明没有高估租值。公司还强调领展是上市企业,要向股东负责,不能为了社区居民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然而,领展接收的是公共资产,理应优先顾及附近地区需要选择商户,按经济状况厘订租金。以领展的规模,追逐市值租金肯定推高物价,市民生活担子百上加斤。领展宣称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例如无障碍设施,以特惠租金租予非牟利团体等,既随著再拆售资产,变得鞭长莫及。即使是领展资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得益,也被各类加价抵销。
政府是元凶 不作为助长领展气焰
我们不能忘记,始作俑者是政府在2004年出售房委会资产,而且一股不留,全交由私人市场控制。政府的错,不只是出售公产,更纵容领展转卖资产,甚至有违反地契之嫌也没有加紧处理。
证监会在2014年放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容许房托基金从事及投资物业发展活动,而且调高金额上限。政府事前没有阻止,事后又没有要求修例,领展就可以化身为私人地产发展商,甚至收购境外商场,买卖活动一发不可收拾。
再者,眼见领展证实或涉嫌违反地契,例如中止提供租金优惠给商场内的社福机构,或者提供制车位给地契列明以外的人士使用等,政府的回应却软弱无力,最多只收回豁免费用就完事。政府更称以商业原则为由,不会干预合法合规的商业决定。
林郑月娥在任政务司司长期间,曾称领展是施政三座大山其中之一,建制派引述她曾召开跨部门会议处理,但到她上任行政长官,除了将落实在东涌、天水围和洪水桥兴建公众街市,拿不出具体措施应对,意味政府也难以对付领展,几近投降。
另一个抵抗领展的阻力,正是出于市民。反对领展拆售和管理的声音比以往大,但也抵不住领展的“霸气”。股东热棒,股价大涨小回,单计今年升近四成,现值1,547亿元,每股突破70元创新高。或许不少居民和商户也买下领展股票,对冲租金和消费。或许市民和大型基金也看中领展的升值潜力,即使得益是来自榨取他人的生产。无论如何,股民就是不想领展的资产和生恴额下跌,身家就会缩水。因此,要求领展改革的力量难以聚合。
亡羊还需补牢 政府莫再纵容领展
也因为股价飊升,领展物业有价有市,公司加上溢价,政府回购股份动辄要2,000亿元,即使只租入或买回部份铺位车场,也需花相当公帑,未必划算,回购之选择需要三思。政府应该寻找其他办法纾解市民怨气,民主派和建制阵营的新民党也建议修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规定房托基金只可以投资于产生定期租金收入的房地产项目,杜绝从事物业发展。
民间团体也要求政府和房委会彻查已拆售、有意拆售、或者有意更改用途的物业,有否违反地契,阻止领展进一步商品化、私有化。
地政总署刚刚公开了800多幅可作短期用途空置用地。政府应该与区议会和地区团体合作,一起物色合适地方兴建公众街市和短期市集,增加街坊购物选择。例如天水围现时缺乏公众街市,天华邨附近有少量空置用地,可以探讨能否兴建街市或墟市。在其他地方,房委会也可安排穿梭巴士,接载居民到公众街市和房委会商场,增加居民选择。
我们固然鼓励市民减少投资损害社区居民福祉的股票,用消费者力量支持良心商铺和企业。然而,相信不少投资属于强积金、退休基金等工具,难以撇清,而且有相当股份已经落在境外股东,控制不来。政府要首先展示决心,在力所能及下,弥补批准领展上市的祸害,才可带动股民改变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