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围.观点】候鸟栖息地变商场 是谁令青山也改变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今年年初,恒基地产和傅老榕家族就共同提倡的南生围“双生共融”发展方案,遭到香港司法机关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双重否决。其后的修订方案亦因未能符合“湿地没有净损失”的发展原则为由而同被否决。但正当外界以为商界开发南生围告一段落之际,近日城规会竟为新鸿基的申请计划开绿灯。虽则说是次批准附带10项条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估、排污评估等,但目前香港的环评机制存有各种漏洞和利益冲突,让外界质疑把关者能否公正无私地处理每项的评核审议。

网民于facebook专页“尽在元朗”分享自己于南生围拍到的照片。(受访者提供)
南生围一带一直被发展商虎视眈眈,湿地缓冲区有多个项目获批及申请中。(01制图)

香港南生围一带的湿地保育区被《拉姆萨公约》列入为“具国际意义的湿地”,其地位等同于米埔沼泽区,而南生围湿地保育区外的约500米范围则属湿地缓冲区。但这些举措,并无打消地产发展商在南生围进行商业开发的念头。由于南生围的风景优美,所以一旦在当地发展低密度住宅或酒店,势必惹人天价问津。

事实上,恒基地产和傅老榕家族就曾在2015年提出“双生共融”发展方案,其后亦提出修订方案,但由于发展规模仍然过于庞大,加上无法符合“湿地没有净损失”的评核标准,所以方案遭到城规会否决。不过,新鸿基地产两年前提出在湿地缓冲区兴建12幢折扣商场和商业渔塘,便获城规会有条件开绿灯,这或可能带来不可量估的负面影响。

网民于fb专页“尽在元朗”分享于南生围拍到的照片,当时谭伯正在修桥。(受访者提供)

环评漏洞多 造就地产商斩件闯关

诚然,是次的附带条件包括项目倡议人须聘请顾问公司撰写和提交环评报告,待被确认为符合《环评条例》和《技术备忘录》订明的规定、原则和程序后才能动工。然而,由于报告是由项目倡议人所聘用的顾问公司撰写,所以不免有利益冲突之嫌。另外,现时的《环评条例》和《技术备忘录》较倾向重视工程开发期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新兴建商业地区落实使用后的潜在影响却不够重视。

此外,以是次新鸿基地产提交的项目发展计划为例,项目倡议人选择在南生围湿地缓冲区作开发,提议的开发的范围也远比“双生共融”发展方案提议的少,若单计这个项目,未必一定不能在纸面上达到通过环评的标准,但加上其他已批准开发的项目一同计算,则可能产生严重的光污染和人流带来的嘈音,影响当地雀鸟栖息和飞行。遗憾的是,现时的环评只会以逐个项目作为评核的单位,却不会审视所有项目加起来的潜在影响,形成一种制度性的环评漏洞,大型发展商斩件闯关并非无稽之谈。

还有,整体而言,《环评条例》只规定项目倡议人分别就其工程项目简介咨询公众及环咨会,和就环评报告咨询公众及环咨会14天和30至60天,但项目倡议人就构思和研究如何推出一个开发项目所花的时间,已远远超过以上两个时限。如此短的咨询时间,实在对被咨询的一方造成资讯掌握和时间上的不公平。若然咨询方法和评核的标准一天不改,那么便会一再出现通过环评但严重破坏环境且备受广泛质疑的发展方案,外界亦难以释除地产商与城规会互为表里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