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社福高层剥削前线员工 整笔过拨款荒谬绝伦
继邻舍辅导会因财政预算失误辞退员工后,社福机构利民会亦疑因高层管理不善导致300万财赤。由于员工薪金一般占社福机构开支达八成,外界推测利民会最终会裁员减赤。近年来社福机构被揭出多宗“高层犯错前线当灾”的个案,足证当年政府落实的“整笔拨款津助制度”问题丛生,政府必须重新审视机制,还前线社福员工合理的待遇。
整笔过拨款肥上瘦下 前线员工仅足糊口
在推行“整笔过拨款”前,社福界主要沿用“实报实销制度”,当时社署认为“实报实销制度”带来繁琐的行政程序,而社署对社福机构的规范过多,亦使社福界的运作不够灵活。另一边厢,“实报实销制度”令社福机构并无动机省钱,导致社署每年也需面对沉重的财政负担。故此,政府在2001年落实“整笔过拨款”,容许受资助的社福机构有更大弹性去运用拨款,不用像从前般须就每项开支汇报。
然而,在实施“整笔过拨款”后,却出现了“肥上瘦下”的问题。“整笔过拨款”强调社福机构的自主和管理弹性,社福机构高层由是掌握财政大权,甚至获得了自肥的机会。由于社署不再规定拨款的指定用途,机构高层可以灵活调配资源的名义“肥上瘦下”。例如有部分社福机构高层被揭每年领取巨额津贴,占所属机构受资助金额的相当百分比,但同一机构的前线员工月薪连同福利只是仅足糊口,形成鲜明的对比。尤有甚者,由于政府容许机构保留25%的拨款作财政储备,有部分高层更会刻意节省开支,用以发放管理层花红。
高层犯错前线当灾 机构财赤员工被裁
近来两宗社福机构裁员事件,则更显在“整笔过拨款”机制下的前线员工已然沦为替高层当灾的工具。以邻舍辅导会的个案为例,该机构的高层因财务预算失误,令机构陷入财赤。照理,在这件事件上,机构高层应为其失误承担所有责任。然而,事件被揭后,问责辞职的却只有财务总监一人,其余高层却可以减薪留任,继续安坐其位。反之,为应对财赤,邻舍辅导会动摇了60名员工的饭碗,虽则该会已在其机构内找到30个职位以供申请,另有逾十个社福机构提供了职位空缺,但此举并不保证受影响员工的饭碗不受影响,故实抵偿不了机构的过失。
同理,如果利民会高层确如工会所指,因为出现三百万财赤而向员工提早解约,涉事的高层同样是将自己的过失转嫁员工。由此可见,在整笔过拨款机制下,前线员工根本毫无保障。
前线员工朝不保夕 难尽心服务市民
可以说,社福界原为边缘弱势的人士提供服务,这个界别最痛恨的事情,理应是社会既得利益者欺压弱势群体,岂料这个界别的部分高层却利用制度压榨员工,这实让人感到气愤难平。面对这荒谬的制度,试问前线人员工如何不心灰意冷?
可以说,上述事件只不过是 “整笔过拨款”问题的冰山一角。然而,从中亦可看到这机制的荒谬。固然,政府过去在修补“整笔过拨款”上并非无所作为,例如今年起,社署已将社福机构的财务报告上载到社署网页,让公众监察。然而,以现时的情况看来,这些小改动已然无补于事。昔日大力提倡落实“整笔过拨款”的罗致光,必须反思制度的实际运作是否偏离了构思时的原意,在必要时更要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