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班农引喻失义 徒挑起中美互相猜忌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特朗普能够当选美国总统,他多年来的好友班农可谓功不可抹。不过,执政者往往须比参选时更加务实,据悉,班农在上任后仍不断说服特朗普落实当初彼此认同的极右主张,终使特朗普在八月中将他革除。但班农离任后仍动作频频,最具争议的,要算他来港演讲前,在《纽约时报》的访问中表示中国极像1930年代的德国,以及美国将会阻止中国称霸世界。这个比喻不但极其粗疏,而且在不适当的时间挑拨中美两国关系,徒添争议。

班农早已扬言会在离开白宫后继续为特朗普“作战”。(维基百科)

班农离任白宫首席策略师一职后,仍不忘发表惹火的中美关系言论。他在《纽约时报》的访问中宣称,现今的中国就好像1930年代的德国般,酝酿着极为危险的民族主义,因此他认为,美国应该趁早阻止中国实践称霸世界的企图。

把中国当成昔日德国 既无新意亦无道理可言

班农的言论其实毫无新意。早在胡温年代,中国订立“和平发展”的外交方针时,已有西方国家质疑中国真正的目标是希望取代美国,称霸世界。有些外国学者和外媒甚至把中国比喻成二战前的德国,借此暗示中美战争将会发生。故此,班农此番言论只属老调重弹。

更何况,把中国比喻成二战前的德国并不恰当。须知,当时德国经历一战战败,其所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不但令其经济上蒙受极大的损失,而且令其国民深感屈辱,才间接造就希特拉、极右纳粹主义的崛起。然而,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加上自1978年改革开放和2001年加入世贸后,其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这种经济状况已是当年德国不能比拟的。

况且,当时德国经济倚仗重工业发展而得到短暂的复苏,但这种模式难以为继,远远不及现今中国经济发展般多元化。如今中国希望透过“一带一路”向外输出剩余产能,这虽然引起部分国家的猜忌,但中国一直深明如果它与别国的纷争不断,那它只会不断忙于扑火,无暇发展,故未如德国般处处挑起事端。

即使中国一直不满日本未就二战问题道歉,以及与亚洲其他国家存有领土主权争议,但中国仍然采用克制处理。反之,纳粹德国与英国签订《慕尼黑协议》后不久便出尔反尔,吞并整个捷克,故中国与二战前的德国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班农影响力犹在 煽风点火徒惹猜忌

班农的言论固然极为粗疏,但西方往往仍有一批人信奉“中国威胁论”。无论如何,此番说话出自班农口中,仍然有些独特的意义。纵然班农已经离开了白宫,但他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犹在。有评论甚至指,虽然特朗普不太愿意放弃班农,但若回复他的在野身份,那他将会有更大的空间为自己开路。

迄今,相信班农黯然离任的人始终为数不多。毕竟,班农的政治主张,与特朗普骨子里的信念大同小异。去年竞选美国总统时,班农凭借大胆鼓吹各种美国优先的主张,成功协助特朗普争取足够右派的支持入主白宫,故此,他的言论仍颇获国际关注。

如今班农高调地发表针对中国的言论,最少有两种解读:一、班农利用自己在野的身份,说一些特朗普碍于总统身份不便说的话,借此为特朗普开路;二、由于班农对于特朗普上任后对中国的态度软化已感到不耐烦,所以他透过公开的途径影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

姑勿论上述哪一种情况才是真相,班农的言论客观上挑起了中美双方互相猜忌。特朗普即将访华,访问期间中美领导人相信会讨论朝鲜局势,班农在这时候挑拨中美关系,著实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