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观塘重建方案一改再改 市建局应尊重咨询结果
观塘市中心重建计划被揭发货不对办,市建局在没有咨询区议会及作公众咨询的情况下,向城规会提交了更新方案,作出数个重大改动。城规会在提出意见的期限届满前,幸好有政党代表会见市建局官员,终逼使市建局才匆匆承诺会考虑保留原有设计。在这次事件后,市建局应思考如何确保落实承诺的方案,绝不能让旧区重建沦为地产项目。
按理说,市建局应按“以人为本”、“社区共议”的原则重建,就是要先作公开咨询,订立最有利当区居民、广大市民的重建方案。然而,这次局方在咨询公众、订立方案后,竟临时作出重要改动,令人怀疑,这些原则、乃至咨询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实际上只是为发展商开路。
咨询过程不马虎 方案却被推翻
须知道,观塘市中心重建是市建局历来最大的重建项目,计划的地盘面积达570,000平方呎,地点位处观塘心脏地带,影响的居民甚众。故此,市建局曾用两年时间进行四轮公众咨询,以取得大众的支持。该地段邻近观塘地铁站,区内人车争路的情况严重,加上社区老化,重建更新若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本来应该能换取不少该区居民的支持。
从表面上看来,市建局进行咨询的过程并不马虎,亦颇具代表性。局方一共进行四轮的咨询,为期十八个月之长,咨询对象包括受影响居民、观塘分区咨询委员会、小巴及贩商代表等。在第三轮咨询,局方更让不同界别的代表参与社区工作坊,并分为六个小组以电脑绘图把他们的设计呈现,整理出三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到第四轮的公众咨询,得出的方案更有12项由社区提出的建议承诺,包括“楼宇高度适中,以腾出地面上更多公共空间”、“地标式的鹅蛋型多用途活动中心和商厦设计”等,居民普遍能接受市建局方案。
但到最后实行重建的一步,原有的方案却被推倒重来。把之前建立的“与民共议”形象毁于一旦。
与民共议沦空话 惹利益倾斜之嫌
直到最近,市建局突然做出几项重大的改动,当中不乏对发展商有利的更动。例如新方案再提高地标商业建筑20米,发展商得以借商场连酒店及办公室建筑再提高利润,却遮挡山脊线,影响景观,此改动亦明显为发展商设想多于为居民设想。
反之,对市民有利的设施,却失去踪影。例如在咨询期间受市民欢迎的高梯田式公园就被商场的天台绿化空间取代。在交通运输方面,本来的方案有望改善当区的交通,便利市民转车,但新方案将新商场与街道隔绝,变相逼市民转车时需要经过商场才能转车,不但增加了转车时间,更像帮助发展商刺激居民消费欲的手段,难道市建局无须就改变向公众解释?这更令人质疑,方案的最终受惠者到底是大财团,还是普罗大众?
更令市民失望的,是原有方案中的鹅蛋型多用途活动中心消失,被大型购物商场取代。与早年俗称囍帖街的利东街、旺角波鞋街项目看起来如出一辙,市建局把小商户踢走,换成以国际品牌进驻的大型购物商场。局方回应指有政府部门认为此设计的维修保养及后续成本过高,拒绝兴建。可是,整个地标式的多用途活动中心本身为居民提供文娱用地、让当区小商户继续营生,用单一平台设计的商场取而代之,和重建原意大大不同。
须知,咨询的意义在于发展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社区,但是市建局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视公众咨询结果,更有偏袒商界之嫌。我们须问,按现时的规划,这将是谁的社区?
擅改规划成常态 市建局信用破产
可以说,市建局擅改规划已成常态,局方每每临门一脚把民意漠视。过去市建局已在囍帖街、波鞋街项目“走数”,当公众了解市建局的改动时,早米已成炊,公众只能无奈接受。市建局连自己提出的方案也可完全改写,试问如何令市民相信重建会“以人为本”?
市建局的定位不清早已为人诟病,若然连咨询程序也只沦为一场戏,市民只会对市区重建信心尽失,影响社会长远发展。即使今天市建局承诺会恢复原有设计,市民又能否再信任信用破产的市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