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与拜登通电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日晚应约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强调“中美这样两个大国,不能不来往、不打交道,更不能冲突对抗”。
虽然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强逼字节跳动公司在六个月内出售TikTok,虽然国务卿布林肯表示,将就23条立法而对香港官员实施签证限制,但当总统拜登邀请通电话时,国家主席习近平还是应约了。
这是两国元首自去年11月三藩市会面后的首次直接沟通。
不只与拜登通电话,习近平亦都同意欢迎美国财长耶伦和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国,是二人在不到一年内的第二次。毫无疑问,拜登政府也知道“中美这样两个大国,不能不来往、不打交道,更不能冲突对抗”。
在上星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习近平已经破格接见了黑石苏世民、高通安蒙等美国商界领袖。有份参与的哈佛大学教授埃里森获邀评论中美关系,并在其后表示虽然习近平主要是为了展示对美国商界的欢迎,但他同样关心地缘政治关系。他亦再次指出,中美虽然在多方面竞争激烈,但两国为了生存,亦必须在多方面合作。
习近平说的中美两个“不能”,某程度上也是指合作之于两国,是“非如此不可”。
虽说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但目前仍然不能过于乐观。美国总统已经七年未曾访问中国,乃六四事件后之未见。如果拜登在七个月后的大选落败,而在卸任前又没有来华,他将成为中美建交以来首位任内未曾访华的美国总统,象征意义不小。
六四后中美破冰,克林顿在1998年6月访问北京后亦到访了香港,无疑反映了“一国两制”受到肯定。时至今天,或许不多人认为香港在国际社会还有多少影响力,不拖累国家已算合格。但不管如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懂得打交道也是必须的,这亦是为了香港的生存。
政府官员显然重视舆论战,但似乎关心“战”多于“舆论”,以致我们不时看见官员化身反驳队,去信欧美报章反驳报道。但在舆论层面,这是否有效的传播方式,是否足以说服欧美社会香港依荠自由开放,大家心中有数。即使是个别经常接受英语传媒访问的行会成员,亦不见得为香港交了多少朋友,这是市民的唏嘘。
早前被叶刘连番驳斥的罗奇向传媒透露,他跟史美伦相识多年,二人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讨论了中国金融市场政策以及对香港未来的看法,对于特区政府的自治权有否受到损害,二人存有分歧。罗奇又认为香港的学术界及商界代表没有在北京如实反映香港的情况。如果我们放弃诉诸人身,视罗奇为西方商界的一种主流声音,其所反映的分歧不正是香港政治精英必须著力之处?
如果失去(或者无法重拾)灵活和软实力,到时也不用别人来说,香港的确“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