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灯柱】食环、环保署人工智能摄录柱 曾49次借片予警执法

撰文: 陈润南 郑嘉如
出版:更新:

上周六的观塘游行,示威者称要保护市民私隐而拆毁智慧灯柱,之后特首林郑月娥对此表示痛心。
然而,食环署及环保署已经在港安装超过200支摄录柱,大部份具有影像分析功能,即电脑可从影像分析市民行为。当中食环署过去两年已37次将影像提供予警方,相比同期“捉垃圾虫”只得79宗。另外,有为环保署提供摄录柱的外判商,于网页称公司为惠州城管部门的合作伙伴。
立法会议员莫乃光表示,现时社会对政府欠缺信任,政府应考虑以其他方式处理废物弃置问题。

不少市民担心智慧灯柱会威胁市民私隐,尤其担心引入内地人面识别功能的摄影机。目前政府已公布智慧灯柱已暂停三项功能,包括环保署的“全景摄影机监察非法倾倒”、运输署的“蓝牙交通侦测器”和“影像收集车牌”做流量统计。然而,示威者似乎仍未“收货”,在周六的示威中,就再拆毁智慧灯柱,以示对政策的不满。

食环署两年供37片段予警执法

记者翻查资料,除智慧灯柱外,其实食环署及环保署都有于全港安装影像分析功能的摄影机,以电脑实时分析市民行为,作执法之用。

食环署自去年六月已推行“网络摄录机计划”,并在超过118个地点装上网络摄录机,以遏止非法弃置垃圾问题。录像片段可以分析违法行为模式,及用作证据检控非法弃置垃圾人士。部门明确表示,网络摄录机系统不具识别人面功能。虽然摄录机由食环署安装,但由去年6月至今年8月15日,食环一共向警方提供37段片段。片段可作警方调查、执法或检控用途,相比同期,摄录机“捉垃圾虫”的宗数只有79宗,当中72宗被定罪。

食环署表示根据《私隐条例》的规定,在涉及执法及检控的要求下,才考虑向其他部门提供相关录像片段。有关部门会根据法例规定及私隐专员公署发出的《闭路电视监察及使用航拍机指引》处理有关录像。

有关承办商为Creaxon Technologies Inc. Limited(下称Creaxon),董事为三名港人。该公司的主业为影像分析,研发人工智能及电脑视像系统,以作实时监控。公司又在网页称,系统有效监察公众活动,分析复杂事件及处理高流量影像物件。

+2

环保署摄录系统 可分析市民弃置废物模式

环保署亦有推行“监察摄录系统”,系统可分析利用人手或手推车非法弃置废物的模式,之后部署突击行动。至今已于全港约115个非法弃置废物黑点安装了监察摄录系统,当中35套备有人工智能系统,涉及总开支共约1,100万元。 

环保署未有向记者透露外判商名单,然而署方近月曾示范摄录人工智能系统,系统可见“Creaxon”字眼,而Creaxon的公司网页亦有提及用家包括环保署及食环署。另外,记者亦从另一家本地监控摄录公司OT Systems Ltd的网页,见到客户包括环保署的摄录系统。

网页称为惠州城管合作伙伴

OT System网页称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可做到:目标追踪、人物及物件办识,行为分析等。网页又提到公司想建立香港成国际级智慧城市,公司的监控系统可以有效针对罪行及反社会行为。公司的行政总裁周云财六月曾接受《香港01》访问,曾表示香港闭路电视需依照私隐专员公署指引使用,“香港市民在街上看到CCTV,随时也可以打电话去私隐专员公署,问他影了什么,他都要回复你。”

公司网页又介绍,“移动监控方案于去年7月成为惠州城管部门的合作伙伴,协助治理辖区内乱倒垃圾、乱摆摊位等违规行为,凭借即时部署与移动式监控执法等特点,提高视频取证的执法效率,其机动性和灵活性已经得到该部门的高度认可。”

OT System网页介绍公司是惠州城管的合作伙伴。(OT System网页截图)

莫乃光:政府不应“为科技而科技”

环保署表示没有授权予其他政府部门,透过署方的摄录系统实时监察。但环保署过往三年曾应香港警务处、食物环境卫生署及香港海关的要求,分别提供12段、5段及2段录像片段,以用作执法及调查。署方提供片段时,会考虑要求是否属《私隐条例》订明的豁免范围 (包括罪行的防止或侦测)。

立法会议员莫乃光表示,现时社会对政府欠缺信任,而近期外国亦逐渐抗拒在公共地方加装过多摄录镜头。他认为,政府不应“为科技而科技”,而应该以人为本。在现时大量市民表明私隐比“捉垃圾虫”等政策目标重要时,应考虑以其他方式,例如人手巡逻等去处理废物弃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