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受外围因素影响……”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政府10月31日和11月10日披露的三季度GDP预估与修订数字确实让政府官员和市场分析师“大失所望”,但却在笔者的预料之中。笔者在今年1月份、5月份和9月份先后发表四篇文章,表达对香港疫后经济复苏的担忧,指出在服务输入强劲增长的拖累下,私人消费和服务输出的增⾧不足于支撑政府乐观的经济预测。今年三季度的表现可谓再次给了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长由一季度的13.0%、二季度的7.7%进一步放缓至6.3%,私人消费金额按季则下降2.5%,超过去年同期按季2.0%的降幅;虽然服务输出的同比增长由二季度的22.8%提升至23.9%,但服务输入的同比增⾧则由二季度的25.4%加速至28.3%,导致服务顺差逐季持续下降。上述的趋势正正如笔者在之前文章中所预期的那般,而同样的趋势相信还将进一步延伸到第四季度。

来稿作者:周小稞

在三季度GDP数据公布后,政府的反应恰恰也在笔者的预期之内。政府经济顾问将全年的GDP增⾧预测由8月11日的4.0%至5.0%下调至3.2%,而下调的理由除了今年前三季度经济的疲弱表现外,就是“困难的外围环境将继续令货物出口及投资和消费气氛受压”。言下之意:香港经济的疲弱表现主要是受累于糟糕的外围环境,政府也没办法;而且现在离2023年底也就剩一个多月,政府还能做什么呢?只能下调经济预测而已。笔者在今年5月份的文章结尾曾指出:“让我们静待香港二季度的GDP数据。如果经济增⾧的态势不幸为本文所言中,希望政府不是简单地下调经济预测区间而躺平……”。笔者不希望看到的场景最终还是被应验了,一句“受外围因素影响……”让政府潇洒地下了台阶。

事实上,今年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相当清晰地透露出香港经济的颓势,但令人不解的是,政府在数据披露后不仅没有下调、反而将经济预测的下限增长由3.5%调高至4.0%。不知道政府是真的“后知后觉”还是“装聋扮傻”,反正当发觉预测数字实在撑不下去了,时间已近年关,生米也煮成了熟饭。不过指责政府对经济颓势的反应迟缓也并不全对,政府也意识到香港经济存在的问题,也确实在大张旗鼓地推动香港的夜市经济,而特首李家超还在他的第二份施政报告中明确将“拼经济”列为下一年度政府的首要工作。问题是,政府的应对措施真的击中了香港经济的痛点吗?

香港经济当前最大的痛点与挑战就是构成本地经济绝对主体的服务业,无论是高端的金融、贸易、专业服务,还是大众的餐饮、零售、旅游服务,其竞争力都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颓势。刚刚有经民联的立法会议员指责内地网民抹黑香港,妄称香港正成为“金融中心遗址”。内地网民的说法难免有调侃的成分,但香港金融市场当前的“囧态”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年前三季度香港仅录得44宗IPO,募资金额仅246亿港元,排在全球证券交易所的第八位;而港交所2,600余只股票中近一半的日成交额不足5万港元,四分之一的日成交额更为零。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内地转口贸易中心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今年前三季度内地出口至香港的货值占内地总出口额的比重已由疫情前的10.7%降至7.4%,内地自香港进口的货值占内地总进口额的比重则由疫情前的13.4%降至11.2%。受此影响,香港港口货柜吞吐量今年将正式跌出全球榜单的前十名。

当然令民众最有感的还是通关后一浪高过一浪的北上消费浪潮。笔者就亲身感受到重阳连假返港时的通关人潮,仿佛回到二十余年前周末的罗湖口岸。在高性价比的推动下,港人在深圳的消费已经从最初的吃喝玩乐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深圳的超市如山姆店、盒马等已被港人沦陷,“跨境买菜”成为新时尚;配眼镜、看牙医也在悄然兴起,以香港十分之一的价格就能得到不输香港的服务质素,何乐而不为呢?不仅如此,随著越来越多的车辆经港珠澳大桥北上,相信本地的汽车维修与美容服务也将受到明显的冲击;而深圳越来越完善的医疗服务业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港人北上体检、看病。香港曾经引以为傲的各类专业服务正在面临来自深圳的全面挑战。

面对汹涌的北上消费浪潮,港府力谷“夜缤纷”救市,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应对更像是一种噱头,谈不上对症下药,也没有切中痛点,因为港人北上逛的根本就不是当地的夜市,而北上消费的领域也早已超越了所谓的“小吃小喝”。港府对北上消费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媒体或自媒体的报道层次,需要聘请专业的机构对北上消费做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了解深圳在受港人欢迎的各消费领域跑赢的背后原因,并借此推出针对性的因应措施。譬如说,既然有那么多深圳品牌受到港人钟情,何不吸引这些商家来港拓展业务?可不可以利用新界北闲置的农地、棕地等开发大规模的、租金相对低廉的商业设施吸引内地品牌入住?

当前香港经济面临的挑战是清晰而现实的,政府面临的压力也是明显而急迫的。港府需要改变一直以来对经济发展秉持的“放任”态度,不能再以“外围因素”作为挡箭牌而任凭香港的经济自由滑落。港府也需要丢弃过往的旧思维与老套路,虚心学习深圳等内地城市的发展思路,善于听取不同背景人士的建言献策,采取迅速而果断、有针对性且具体的措施以重塑香港各项服务业的竞争力,帮助香港早日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

作者周小稞是紫荆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