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特赦被捕学生
据媒体透露,目前本港仍有约6,000人在修例风波中被捕后未被起诉,案件久拖不决。查阅特区政府此前公开的资料,截至2020年3月初,在修例风波中被捕的7,700多人中,学生占了40%,其中超过一半是大学生;18岁以下涉嫌刑事毁坏的被捕者至2020年1月超过50%。可以看出,大量年轻人的案件有待进一步处理。
来稿作者:紫荆党
香港年轻人的问题,其实不仅仅在于年轻人本身,也在于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在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在于教育机构、教育者、教育内容出了问题。许多人把问题简单归咎于年轻人,这明显开错了药方,既不符合事实,也是不公正的,更无助于化解矛盾,因为被拘捕的年轻人也是受害者。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解铃还须系铃人,香港的社会精英、政治人物,尤其是教育局、学校管治团队等才是解决年轻人问题的钥匙。只有他们承担起应负的责任,香港年轻人才能在爱国爱港的道路上施展才能、追求梦想。学生基本上就是一张白纸,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的价值观主要来源于学校。由于教育局、学校等长期没有尽到责任,在修例风波中,许多未谙世事的学生甚至未成年人走上街头,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棋子和炮灰。在人生最需要正确引导的阶段,他们接受了错误的教育,并因此蹉跎年华,陷入无法前行的困境。
俗语说得好,“氮长叶子磷长果,钾肥不足长柴火。”施什么肥料,长什么庄稼;教什么内容,成什么学生。2019年之前的一些通识教材,充满攻击“一国两制”、激化陆港矛盾的宣传,极尽煽风点火、造谣传谣之能事。自2000年起,中国历史科曾长时间不再是学校的必修科,许多香港年轻人在“去中国化”的课程框架里长大。学生被不当教材洗脑后懵懵懂懂地走向激进主义。
大多数在修例风波中被捕的学生来自于普通市民家庭,他们无钱请律师保护,也无缘登上媒体头版头条,很容易被社会忽视。有些学生甚至面临铁窗生涯,前途尽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惨重代价。如何对待和帮助他们?中国德法共治传统为我们指引了正确方向。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治以教化感染人心,法治以律法整饬秩序,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儒家强调“为政以德”“德主刑辅”,推行“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治理模式。“为政以德”关乎政府能否服众,能否赢得民心,一旦政府失德,就会被视为有违天命和民意,法律就会失去正当性。
普通法也有德治的因素,最典型就是赦免制度。赦免是对既定之罪刑的宽恕与免除,既基于理性看待犯罪的观念,即犯罪不是一种纯粹的个人之恶,而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也基于政府对政治形势和政策出台时机的理性考虑。在社会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后,特赦可以达到多重目标,推动政治转变,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体而言,特赦的好处包括鼓励参与者悔改和重新出发、说服组织者放弃目标、建立冲突各方之间的互信、鼓励移民海外者回归、促进社会大和解与大团结。
修例风波和新冠疫情后,香港经济复苏缓慢,社会深层次矛盾难以解决,特区政府有责任修补撕裂,凝聚人心,因此,从德法共治的角度出发,实施“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政策,帮助那些在修例风波中涉案的年轻人引以为戒,放下包袱向前看,让他们早日踏上人生新旅程,这适得其势,正当其时!
我们就此呼吁,除了极少数头目,对参与修例风波而尚未被起诉的约6,000人,尽快给予处理决定;对被拘捕的普通年轻人酌情宽大处理,协助他们改正错误的价值观;对被拘捕的大、中、小学生实施特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必须对各种类型的学校加强监管,确保教育内容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本宗旨。
紫荆党成立于2020年,主席为李山,今届区议会选举派出一人参加地方选区直选。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