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论坛.香港新方向|“生命至上”是应有之义 南大门不能失守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随著香港疫情持续恶化,确诊数字从单日几百迅速扩大到几千,累计已破万,还有更多且大量未曾检测的隐形患者在社区流动,愈来愈多不愿见到的悲剧也开始发生:
2月12日,一位4岁确诊男童送院不治;
2月15日,一位3岁确诊儿童不幸离开;
体弱或有长期病患的长者,陆续传出不幸离世的消息。

怎么办,难道只能囿于现状吗?

来稿作者:香港新方向

我们没有权利,也不该选择,让弱势的群体,独自承受疫情失控下最惨痛的代价。我们重申,香港没有“躺平”的资格和权利!如果选择和西方一样的放任政策,那么,高度老龄化、人口密度奇高、居住拥挤的香港将会有更多悲剧发生。我们已错过在早期阻断疫情广泛传播的最佳时期,而此时此刻面对每日攀升的确诊人数,日日恶化的收治情况,和毫无进展的防控措施,香港现在已经没有不需要代价的选择。香港抗疫的主要决策者应不惜一切代价调动全社会所有资源,动员整个管治体系,政商各界,以及我们每一个人,以实际行动和齐心抗疫的意识,共度时艰,共克难关!

香港,作为重要的关口城市,作为国家的南大门,若继续令疫情失去控制,也会给内地带来重大的风险和挑战,成为疫情输入的长期隐患。更不用提长期以来为实现与内地通关,恢复正常经贸及社会生活的不断努力也将付之一炬。事实上,目前的情况已非常不容乐观,从过往几日的内地入境确诊案例统计来看,香港已经成为内地最主要的疫情输入端!

让我们来看看近期数据,香港入境确诊的人数及阳性比例呈逐渐攀升态势:

从上图可见,以最多港人入境的广东省为例,三日平均阳性比例已连续多日维持在1%之上,甚至在2月13日单日达到1.8%,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要知道从香港入境广东省的要求之一是持有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因此现实中社区存在的阳性比例,有可能更惊人。以政府统计处公布的香港2021年年中常住人口约730万来估算,现时香港本地社区中的实际感染人数甚至有可能已突破10万。

令人痛惜的是,直到现在,仍然未见香港抗疫的主要决策者有雷厉风行的果敢和决心。作为世界级的都会,政府储备、人才都是顶级,面对Omicron来袭一个月就要选择放任吗?更甚者,在此关键时刻,竟然还有“专家”继续鼓吹“与病毒共存”的理论!各国的情况早已证明,“共存”意味著更多人染疫,“共存”意味著无辜生命的离去,“共存”意味著整个社会将付出更心痛的代价!

周三(16日)新闻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就支援香港抗疫作出重要指示,并委托主管港澳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向特首林郑月娥转达对香港疫情的高度关注和对香港市民的亲切关怀,强调香港特区政府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做到三个“一切”和两个“确保”,把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

“生命至上!”——这是中国抗疫以来一直坚守的信念。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国家抗疫之所以众志成城,稳定如一的基础。

国家没有让香港独自面对,会全力支援香港,这是香港抗疫的希望,也是对香港抗疫决策者的鞭策。自助者他助,希望这个声音,港府听到了,同时,整个社会也需要有团结并肩共同抗疫的共识,抛弃阴谋论,抛弃那些政治算计,抛弃那些自己的小圈子利益,只有大家团结共进,才真正能成功抗疫。

也正是如此,内地在疫情爆发以来的两年多,一直都维持了稳定的“动态清零”,经济和社会生活基本处于疫情下的正常状态,未见大规模暴发和恐慌。两年来,内地已经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如何面对突发状况,如何快速隔离降低疫情扩散。只要香港可以放下姿态、认真学习、统一想法、以国家大局为重、以生命至上为考量,就可以做好。

为此,香港新方向仍然坚持早前提出的三大倡议:

第一,强制大幅度减少社交接触7天,非必要提供紧急服务的人员都实行在家工作。统筹公务员团队上门运送物资。

第二,应测尽测。用混检模式并设大量采样站推行强制全民检测。房屋署、民政事务处及各物业管理公司协助安排居民分批检测。

第三,应收尽收。大幅度于亚博以外的九展、会展、邮轮码头或红馆扩建方舱医院,将确诊者应收尽收,不能把确诊者留在社区,如此才能减低感染者于社区传播的风险。

有效的防疫是一个整体工程,需要全方位的政策,加快找出社区案例的步伐,及时让确诊者脱离社区避免扩散,尽一切可能减低传播速度,这样才能赶在病毒的前面。在现在的形势下,任何一方面犹豫或者做得不够,都可能让香港失去扭转形势的能力。

要做到以上三点倡议,香港新方向仍然坚持早前提出的广泛社会动员。政府会晤地产商协商讨论增加隔离酒店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我们认为在决策执行和效率方面,以及团结和动员社会力量方面,政府还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大疫当前,我们希望决策者可以勇于突破现有机制的条条框框,从以民为本的角度出发,强调效率优先,动员和统筹来自17万公务员团队、商界、政党、社会团体和市民的一切可行力量。

香港是中国的南大门,香港要守住南大门,才对得起国家和香港市民。有了国家的支持,更要积极抗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众志成城,不分你我,携手方能走出困境!

作者香港新方向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师、工程师、建筑师、医生、校长、大学教授、教师、社工、心理学家、记者、导演、资讯达人、会计师、银行家、企业家等。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