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港产龙凤胎连四川熊猫双喜 创本港特色熊猫经济机遇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庄家彬

中央政府近日宣布赠送两只四川大熊猫予香港,加上香港海洋公园的“盈盈”产下首对港产龙凤胎熊猫宝宝,可谓双喜临门,为香港带来发展“熊猫经济”的机会,笔者认为四川和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特区政府借鉴,期望香港能够善用契机,打造出具香港特色的“熊猫经济圈”。

参考四川澳大利亚做法 更好发展“盛事之都”

四川政府一直重视熊猫的保护和科研工作,更善用熊猫的人气和文化价值,大力发展熊猫文创产业,例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除了照顾熊猫的“本业”,“副业”亦做得非常多元化,除了生产不同的熊猫纪念品和工艺品、开设主题餐饮及娱乐服务,亦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带动当地就业及经济发展。

动物特色旅游文创并非新鲜事,以澳大利亚的树熊为例,不少游客为了一睹树熊风采到澳大利亚旅游,而当地不少公司更会设计出各种树熊IP,推出家品、玩具、文创产品及装饰品等,不仅丰富文创产业,更带动生产、销售、服务等相关行业发展,孕育了“树熊产业”,为澳大利亚带来了32亿美元收入,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

香港作为国际都会,拥有独特的中西文化融合优势,应该把握今次发展机遇,将熊猫元素融入不同行业,推出具香港特色的熊猫主题旅游产品,亦可以举办熊猫嘉年华、熊猫艺术节等主题活动和节庆,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到访,带来人流、商机,更好发展成“盛事之都”。

与内地城市合作推一站式熊猫主题体验

我们可以邀请本地创作人以熊猫为主题,创作主题歌曲及MV,在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位置播放,并邀请本地艺术家设计融合香港特色的熊猫艺术作品或装置,在市区旺区及重点景点,设置打卡位和限定纪念品售卖点,提供优惠券吸引旅客消费,既可为年轻艺术创作者提供平台,亦有助带动经济收益及相关产业发展。例如善用启德邮轮码头,推出熊猫主题体验活动或展览,吸引市民和游客认识国宝。

香港政府亦可牵头与内地城市合作,推出深度体验中华文化的高端旅游,让游客在了解熊猫的同时,亦可欣赏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现时不少旅游体验平台发展成熟,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验,相信各大平台能与海洋公园及四川文旅企业合作,推出一站式熊猫餐饮、酒店、航班旅游体验,让游客在一次旅程中,既可体验香港风光及特色,亦可到访四川深度了解熊猫产业,带动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我们亦应借鉴四川经验,由主题公园设计融入STEAM教育元素的熊猫体验课程,以盈盈高龄产子、安安佳佳高龄才离世的小故事,讲解如何以科技手段培育和照顾熊猫,在下一代心目中植下爱惜及珍惜国宝的种子。而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可以分享熊猫照顾的历史和趣事;航空公司和高铁亦可推出熊猫主题航班和列车,营造沉浸式旅游体验。

参考多啦A梦巡回特展 推动全方位体验

早前多啦A梦巡回特展风靡香港,全港市民及旅客为多啦A梦疯狂。我们可参考有关经验,以熊猫主题设计不同体验,例如港铁限定列车及月台,让熊猫走望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亦可考虑与香港著名漫画创作者及本地设计联乘,例如熊猫版老夫子、麦兜等,在带动熊猫热潮时,也给年轻一代有机会认识接触传统知名本港卡通人物;甚至政府部门吉祥物也可参与其中,设计熊猫特别版,借助彼此影响力,增加政府吉祥物的辨识度,为日后推动政策及教育大众工作“铺路”。

今次港产龙凤胎熊猫加上中央赠送多一对四川大熊猫是双重机遇,香港应该主动出击,由政府牵头与商界紧密合作,把握发展契机,充分发挥香港独特的中西文化优势,将熊猫元素融入旅游、文化、教育等不同领域,吸引内地以至海外游客来港,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共同把握这个黄金机遇,提升“盛事之都”形象,为香港开创“熊猫经济”新篇章。

作者庄家彬是天津市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