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让国宝点燃香港新活力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于承忠

最近中国和香港送赠两只可爱的大熊猫,无疑为香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为香港发展“熊猫经济”带来了黄金机遇。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其魅力不仅仅在于可爱的外表,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友谊象征。如何利用好这份珍贵的礼物,将“熊猫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积极推动“熊猫经济”,同时促进旅游、生态保育等和方面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熊猫的到来必将持续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为香港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香港可以借鉴四川成都的成功经验,打造以熊猫为主题的旅游景点、特色酒店、文创产品等,推出深度“大熊猫研学游”,让游客在观赏国宝的同时,也能体验香港独特的文化魅力。

其次,熊猫的保育工作可以提升香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形象。香港应继续加强与内地和国外相关机构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熊猫保育技术,建立完善的保育基地,为熊猫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事实上,香港海洋公园与位于四川都江堰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基地,跟香港海洋公园合作交流一直无中断。例如,每年在熊猫的发情配种阶段,中心都会派专家到港;同时海洋公园基金会亦对中心保育科研工作提供支持,中心一直与香港方面在大熊猫繁育技术上持续合作交流。

同时,有关当局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展览等活动,向市民和游客普及熊猫知识,提高公众的保育意识。香港还可以利用熊猫这一文化符号,促进香港与内地的文化和学术交流。例如,当局可以举办以熊猫为主题的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吸引更多内地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来港交流演出,丰富香港的文化生活,并以熊猫把国内及世界和各地的学生和年青人连接起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熊猫的综合效应,我建议在香港西九龙文化区设立一个现代化的熊猫馆。西九文化区作为香港新的文化地标,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为熊猫馆的建设提供优越的条件。熊猫馆的设立不仅可以为熊猫提供更宽敞舒适的生活环境,也能够吸引更多游客,与西九文化区的博物馆群及表演艺术场地有机地结合,成为世界上临海的熊猫馆,岂不会是一件美事?君不见刚举办的巴黎奥运会上,主办机构把竞技场馆和赛道刻意地与法国的著名地标结合起来,在世界各地关键奥运会的群体内,造成相当好的宣传效果。

总而言之,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也是发展的契机。相信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香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一定能够利用好熊猫带来的机遇,将“熊猫热”转化为推动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让国宝点燃香港新活力,谱写“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新篇章。

作者于承忠是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客席讲师。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