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三中全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周厚立

特区政府8月26日早上在政府总部举行首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人大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和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负责讲解,超过500人出席。

沈春耀表示,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导思想是微言大义,能够稳定社会各方面的预期,总体目标则非常鼓舞人心。他又形容重要原则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人头脑故有,而是从实践中得出。

李家超提出,必须深入理解和领会全会精神,要把握机遇,进一步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高度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优势,在推动自身发展,以及与内地高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致力寻求政策、机制、体制的创新突破。第二是必须以新思维,守正创新,勇于改革,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进各方面工作。要从香港视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超级连络人,积极服务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实现自身发展。第三是必须将全会精神融会贯通在日常事务中。要以积极进取和务实担当的精神,识变应变求变,以进一步改革为己任,在各自岗位实现更好发展。

沈春耀还指出,中央和国家近年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当代中国故事、改革开放的中国故事,各方面深刻巨大变化,如何能够讲好是重大课题。香港有独特优势,包括广泛外部联系、特定文化氛围,应当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话语体系很重要,经过陷入到西方话语体系的被动中,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例如“小院高墙”、“去风险”、“产能过剩”,但其实具有深刻内涵和鲜明矛头指向,因此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叙事体系。

二十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香港社会各界普遍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香港发展指明方向,要坚持守正创新,在维护香港“一国两制”核心制度的前提下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中共中央三中全会一向是揭橥重大经济发展方略的平台,受到海内外万众瞩目。《路透社》称,中共每隔五年召开一次的三中全会非常重要,这场会议为中国长期社会和经济政策制定总方向,本届三中全会被形容为“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共将提出重大政策举措,解决中国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BBC》指出,三中全会在中共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中共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聚焦改革,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美联社》称,三中全会通常决定影响中国发展的长期方向。

回顾历史,自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届三中全会都对内地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当中多个会议更被誉为具重大意义的“历史转捩点”。例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内地改革开放的序幕,而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分别确立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三中全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制定细化的改革时间表,除了重申“两步走”的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外,还更进一步,提出了短期的五年目标 ,即“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专家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香港释放重要利好和发展机遇。香港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可以激发更多新的生产要素和配置资源效率;融入国家的统一大市场建设,也将会为香港发展提供很重要的机会和空间;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将促使香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推动香港高品质发展;香港可以在开放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尤其在制度型开放中香港能够连通国际国内,能够在大湾区的规则衔接和要素流动中,先行先试,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初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结合这一论述,可以解读出三中全会勠力推动“进一步”改革的深层含义,就是要致力于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新质生产力。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改革任务,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作者周厚立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