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推动“焦点经济”是香港经济发展新机遇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冯文轩

近日,留港的大熊猫“盈盈”在高龄的情况下诞下一对熊猫宝宝,令政府和商界看到了“熊猫经济”潜在商机,笔者认为“焦点经济”将会成为未来香港“拼经济”的重要策略,相信特首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将延续相关策略。在发展“焦点经济”的同时,政府要吸取经验,将“焦点经济”越办越好。

何谓是“焦点经济”?就是政府利用宣传策略,结合当今时代和潮流的卖点,或是市民追捧的热点,从而进行推广,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发展“焦点经济”也是最容易让游客看见香港“亮点”的妙招,推广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角色,并且有助发展本港“深度游”,巩固香港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莫大帮助。

此前,特区政府便多次推动“焦点经济”,包括“盛事经济”、“夜经济”,而在政界和商界也纷纷提出建言,如“低空经济”、“红色旅游”、“绿色经济”等等,政府究竟如何择善而从呢?这当然要“以结果为目标”,以“盛事经济”为例,各式各样的盛事为香港零售、服务、餐饮、航空业带来了经济收益,大部分行业都是“旺丁又旺财”,还可以令香港成为“盛事之都”这个新招牌,让外界见到香港文化独特之美、经济发展之活力,可谓是“焦点经济”当中最成功的事例。

然而,并不是所有“焦点经济”都是行得通,考虑推广新的“焦点经济”必须“三思而后行”。最近社会热烈讨论的“熊猫经济”,大家会想到未来香港会有六只可爱的国宝,这势必会带动更多人流,吸引旅客来一睹大熊猫的面貌,唱旺香港经济,但是放在现实,特区政府也要率先探讨“熊猫经济”的效益及成本代价,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在近日亦指出对于养育更多大熊猫及如何发展“熊猫经济”要再思考,要视乎熊猫经济的“边际效益”,笔者认为政府对于发展“焦点经济”的措施已经愈来愈有改善,也拥有“大局观”,不只会“跟风”民间,而是以整体香港利益为先,这才符合发展“焦点经济”的目的。

我理解作为香港市民,当然希望政府能够“无限度”推动各种与众不同的“焦点经济”,不过我们也要知道政府正面对庞大的财政赤字,和家庭一样,当父母“悭家”的时候,对给予子女想要的事物便会“想多一步”,这是理性的表现,要相信政府能够兼顾“焦点经济”和财政储备的平衡,对于发展“熊猫经济”,我们要给政府多一些时间、多一些耐性,因为政府听取民间意见也需时,有了社会建设性的意见融入到“焦点经济”,我们不会“白等”的,一定会看到香港新一波的经济热潮。

“焦点经济”在未来也可以提质、升级,我们可以把“焦点经济”利用于科技发展范畴,推动香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如“低空经济”,内地各大一线城市已经开始部署“低空经济”蓝图,在与香港相隔一河的深圳市便大力推展,于南山区现在有无人机外卖配送航线,全市也有各种“空中的士”的“试运行”硬配套,预计到了2025年,深圳市的“低空经济”经济产值规模将会达到1000亿元。特区政府应多利用无人机、AI这些新科技作对外宣传,鼓励外国的科技企业投资香港,令到本地企业及外国企业都能成为参与“低空经济”的一份子。

香港一直都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是最适合发展“焦点经济”不过,只要政府看准机会,寻找合适的焦点推动经济发展,香港的元气和人气也会继续蒸蒸日上。

作者冯文轩是青年时事评论人和2021年大湾区资优创意写作竞赛优异奖得主。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