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高中中史科改革路径(下):设计多元主题与探讨卷二的改革
来稿作者:邝卓睿
无可否认的是,现时的高中中国历史科(中史科)课程大纲设计过时,学习目标不明确,再加上过于频繁的改动,让教师和学生为此而无所适从。近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和国际经贸环境的关键性改变,对教育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所需的技能绝对与当初设计高中课程时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在这大环境的转变下,如何透过改革和重新设计课程来回应这些环境转变、市场需求,并提升修读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生就业能力和工作技能,绝对是当前的要务。然而,试卷设计过时、学习目标不明确和学习内容过多且多与初中课程重复等问题阻碍了高中中史科的改革进程,并且限制了政府在教育改革和经贸发展方面的努力。故此,社会各界和政府当局应思考如何改革高中中史科。
现时的课程内容没有反映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融入现代史学观点和考古发现。举例来说,宋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迁应被纳入课程内容,现代史学研究揭示了宋代在科技、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巨大进步,并非如一般描述那般软弱。然而,现时的高中课程所学习和理解的都是集中在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对工商贸易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描述,甚至是宋代的制度发展和演变如何影响经贸发展等并没有太多著墨,令人感到十分婉惜。事实上,关于宋代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宋室南迁后南方经济与海外贸易、宋代的文人政治与改革等早已列入初中中国历史课程,相关课程内容更包含了过往对宋代的政治及与边疆民族政权(如辽、夏、金、蒙古)关系概况的描述及讨论。由此可见,如果初中课程已经变得如此多元和现代化,教育局更应该确保高中课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不是相对滞后。
在课程学习目标方面,有关课程目标过于集中于中国政治历史,忽略了经济、文化、科技等其他重要领域,而且也过于集中在培养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培养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固然重要,但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不够全面,无法全面掌握中国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缺乏对个人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理解的全面考虑,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忽视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甚至会因此影响到培养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的成效。虽然教育局在课程文件中提到要透过学习中国历史让学生对当前生活的背景有更深刻的体会,但有关目标缺乏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来实现。学生可能难以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无法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教育局须重新思考学科的学习目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涵盖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事实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还要透过学习历史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处理压力或是挫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透过重新思考学科的学习目标,教育局可进一步重新设计各类试卷、课程大纲和课程规划等。
笔者建议卷二应保留现存的短答题和论述题,学生需回答四条大题,其中三条来自高中课程内的必修单元,一条来自选修单元,整体分数占比调整为百分之六十。在必修单元部分,笔者建议只设一条必答题,其余两条大题让学生可自行选择。选修单元方面,学生可自行选择应考单元,每个单元设有三项大题以供选择,学生只需选择其中一条大题作答。来自必修单元的三条题目占卷二的百分之七十五,选修单元则占百分之二十五。换句话说,每条大题的分值均为二十五分。这样的设计旨在增加学生的选择灵活性,同时确保考试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学生可以在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入回答,从而更好地展示其知识和分析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全面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笔者相信这种设计有助于提升中史科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所学,并为未来不论是在大学继续进修中国历史或其他学科的学习,还是在个人成长与发展中奠定坚实基础。
至于课程大纲方面,现有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笔者建议局方应避免内容重复,反而透过主题式设计来提升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育目标。
以必修单元为例,笔者提议在必修单元方面设置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为“衰落、乱世与权力转移”,透过探讨各个王朝的衰亡原因、乱世特点及权力转移的背景,如秦朝速亡、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和黄巾起义、唐朝的安史之乱及唐末农民起义、明末的政治腐败与李自成起义、清代的中衰与外敌入侵等案例,让学生学习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文化交融和政治变迁如何导致王朝衰亡和政权更替。第二个主题为“变法、制度演变与国势变化”,让学生透过探讨历史上或当代中国的重要改革和变法,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改革开放等,分析这些变法如何改变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并对国家实力和国势发展的影响。最后一个主题则为“外交、和平、中外角力与交流合作”,让学生透过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外交策略及对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尝试从邻邦或其他不同角度来看中国历朝历代的发展,例如匈奴、鲜卑、突厥、高句丽等民族,进而了解到中国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与这些邻邦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和军事冲突。
再加上选修单元的改革,笔者认为这些主题能全面反映中国历史的多样性,启发学生对当今社会和文化议题的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分析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改革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促进全面发展。教育局若能采纳或认真思考这些建议,并设计一个符合社会未来发展需要且能照顾各持份者的课程,将有助于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高中中史科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成为具备分析性思维和多元视角的公民,为未来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总括而言,教育局在探讨中史科应否必修化前应先积极推动高中中史科的全面改革,以提高学科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是为了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这样的改革,才能确保中国历史这门学科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让学生真正受益,成为有担当的公民。笔者希望能够激起更多对教育改革的讨论和思考,促使教育局和相关利益者重视这个问题,共同努力推动高中中史科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机会。
作者邝卓睿是香港青年历史文化交流协会主席、香港群策汇思常务理事。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