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曾经也有“宠物小精灵”?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香港相信不少人一听到菊石的名字,便会联想起动画“宠物小精灵”其中的一个角色──菊石兽,除了在动画及游戏机中会出现外,其实菊石于现实中真的曾经存在过,而且相当有来头!

来稿作者:龙德骏

菊石(Ammonite)是一种古生物,因为外壳带有像菊花的纹而得名,牠们生活在海洋中,于泥盆纪早期(约4亿年前)开始出现。菊石属于头足类软体动物,头部带有很多条触腕,肉身藏于硬壳中,外壳一般呈螺旋形。菊石壳体的大小差别很大,常见都是在10厘米以内,但个别物种可生长到2米以上。

菊石是最常见的古生物之一,化石遍布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地层中,已发现超过一千个品种,因为菊石演化迅速,分布广泛,而且特征明显,常用作划分地层和断定年代的一种标准化石。菊石最终跟恐龙同一命运,于66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大灭绝事件中消失,现代的鹦鹉螺、八爪鱼、墨鱼等都是菊石的近亲。

多功能菊石

菊石是一种很奇特的古生物,除了是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也有科学家发现到菊石身上存在着十分有趣的数学规律,其外壳的螺旋构造竟符合“黄金比例”,让人赞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另外,有部分地区出产带有七彩色泽的斑彩菊石,是少有国际上承认达到宝石级别的化石,于坊间甚至有人将斑彩菊石用作风水摆设,因其外壳形状有如一个旋涡,吸收了宇宙大地的精华及灵气,而七彩色泽分别代表七种气象,玄学角度认为斑彩菊石能够对人及四周环境产生正面影响。菊石也深受化石爱好者的欢迎,是最多人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之一。

菊石也曾是“香港居民”

有4亿年地质历史的香港,也曾孕育过不同种类的史前生物。1920年于政府部门任职的业余地质学家,在吐露港北岸凤凰笏的沉积岩地层中,发现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件化石,经专家鉴定后,确认为菊石化石,而且是香港独有的新品种,命名为“香港菊石”(Hongkongites hongkongensis Grabau 1923)。

其后于香港发现到的菊石化石为数不少,已超过10个种,一般都是来自赤门海峡组(Tolo Channel Formation)侏罗纪早期的地层中,当中“花冠菊石”(Coroniceras)占了大多数,可惜大部分化石标本都是不完整的个体。笔者2021年在香港也发现过菊石化石,当时参与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地质考察项目,在赤门海峡南岸找到一块局部的菊石化石,经清理及修复后,推算菊石原本的体型长约30至35厘米,是香港发现过最大的菊石。

如果大家想一睹本地菊石的风采,可到香港科学馆及香港大学许士芬地质博物馆参观一下。

作者龙德骏是古生物化石工作者,曾与香港的博物馆及各大机构筹办化石展览 ,参与制作由教育局策划的香港首个古生物学网上课程,也曾担任电视科学节目的客席主持。香港地方志中心邀请参与编撰《香港志.自然》的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趣味短文,介绍香港自然历史的相关内容。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