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借电影谷旅游 香港执到宝唔识脱《壳》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近年来不乏荷里活科幻巨制来港取景,最新的例子就是《攻壳机动队》。荷里活电影观众遍布世界,不少政府都会把握大片到当地摄制的机会,借势推广当地旅游业,然而,有关当局却未有把握《攻壳机动队》上映的良机,推销香港的多元化旅游。

《攻壳》动用大量的香港场景,熟识却陌生的画面让我们想起一个自身问题:我们与我们这个城市的身分,到底又有几多是由植入的记忆和故事构成?(《攻壳机动队》电影剧照)
+11

借电影热潮顺水推舟 何乐而不为?

客观而言,电影在港拍摄,旅发局借机宣传,不过是顺水推舟,相较于外判拍摄宣传短片,更符合成本效益。须知荷里活电影于世界各地放映,像《攻壳机动队》更是脍炙人口,全球票房至今已逾一亿三千万美元。局方只需与影商配合,在电影放映时加以宣传,即能“坐享其成”。可惜,旅发局的反应却是“慢半拍”,未有借机推销香港景点。

与香港恰恰相反,台湾观光局就把握机会,借电影宣传台湾。马田史高西斯在台湾拍毕《沉默》后,观光局随即把电影的拍摄场景阳明山地热谷、新北市瑞芳、金山、万里以及花莲海岸线、台中等,剪辑成短片,向美国民众宣传台湾旅游之美。与此同时,观光局亦找来《沉默》剪接师萨玛史库麦克(Thelma Schoonmaker)宣传台湾景点。纵然其成效如何,仍有待观望,然而,借著名电影宣传的效益,相信远比自行制作宣传短片为佳。

吸引影迷到访 发展“朝圣地”

除此之外,若然电影情节深入民心,旅发局更可以将香港发展为电影爱好者的朝圣地,为香港增添景点。现时,除了《攻壳机动队》以外,《蝙蝠侠:黑夜之神》、《变形金刚:歼灭世纪》、《悍战太平洋》等科幻大片,均曾到港拍摄,以上电影均流传甚广,民众就算未曾观看,也曾听闻电影的名称,旅发局若然能够包装电影拍摄场景,即为香港增添旅游名胜,打破闷局。

藉电影包装名胜的成功例子,莫过于纽西兰,在《魔戒》拍摄后,不少旅客慕名而来,根据《纽约时报》在2012年的报导,当年有近6%的旅客表示,《魔戒》是他们其中一个来游的原因。至于英国方面,单是一出爱情片《摘星奇缘》(Notting Hill),就令电影中出现的小书店,成为历久不衰的旅游圣地。英国牛津经济顾问公司(Oxford Economics)在2010年就曾进行研究,发现电影每年为英国旅业贡献19亿英镑,研究更指出,有十分之一的访英旅客表示因为爱上电影中的景色,而到英国旅行。

首集《悍战太平洋》取景香港,机械人大战怪兽超热血。(网上图片)

成功吸引片商 还需学习“化影为财”

早在去年,已有立法会议员问及政府会否藉电影推广香港旅业,当时,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回应,香港曾借内地电影《港囧》联同电影公司、旅行社推出旅行团,然而,《港囧》的主要观众为内地人,他们对香港并不陌生,这计划的功效成疑。反观藉《攻壳》等荷里活大片推销香港,似乎能更有效向亚太地区以至欧美的长途客,推销香港景点,有助过度依赖内地客源的香港旅游业,开拓更多元化的客路。

事实上,根据政府数据,在2015年,香港一共接获一百零七宗海外制作申请,反映香港的城市特色,吸引了不少外国影视作品来港取景,然而,政府却少有交待如何藉电影制作,吸引更多元化的游客。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外国已有很多成功例子,供港府参考。

这次《攻壳》上映,旅发局、商经局等部门迟迟未有反应,尽见其后知后觉。无可否认,廉价消费、主题公园等传统旅游模式,一直为香港带来庞大的旅客量。然而,香港的旅游业仍不无隐忧,长期以来,香港欠缺新的旅游卖点,令不少旅客感到厌倦,若然有关当局不居安思危,则恐怕会被其他更积极创新求变的东亚地区迎头赶上,取代香港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