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要按实况 通关达者为先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接受报章访问时表示,即将宣布缩短检疫日期,而缩短多少天要再作决定。港府在控制新冠疫情的同时恢复人员往来以推动经济,一水之隔的澳门在本周一(1日)宣布连续九天没发现社区阳性个案。澳门抗疫策略则与内地有相近之处,以社区面“清零”为目标,但实际操作也不尽相同。三地抗疫路各有特色,但目标也是维护民众健康。

内地、香港和澳门是少数以外防输入的策略控疫的地方,由Omicron变异病毒株引发的疫情,三地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稳定下来,当中也用了不同对策。澳门主要透过疫情初期限制市民外出来阻止传播,以及多轮全民强制核酸检测来辨识患者,但没有全民禁足,控疫效果迄今相当显著,由六月下旬起的疫情,至今只有六人死亡。当地政府在周一宣布九天社会面“清零”,又确认在第十四轮全民核酸检测结果皆为阴性后,于周二(2日)解除自6月下旬起实施的禁堂食令,惟要求居民进入食肆要出示三天内采样证明。

长期的严格外防输入政策,被指影响本港的国际地位。(资料图片/苏炜然摄)

在内地,省市在疫情爆发之初的限制外出措施较澳门更彻底,再配以多轮全民强制核酸检测,惟自上海疫情后至今,当地和其他地方仍反复出现少量个案。相较之下,香港没有实施全民强制检测,社区保护屏障靠在市民感染痊愈和大规模接种疫苗后建立,而随着社交限制放宽加上防护力下降,感染个案持续回升至日均4,000宗,但医疗系统和社会应对能力提高,没有重回年初的恐慌。

通关对象不分先后

常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内地和港澳显示控疫措施和目标不是铁板一块,而是要与病毒特性、医疗资源和地方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在澳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控制疫情以避免大量居民染疫比维持经济活动更要紧。在香港,当下抗疫仍然重要,但回复经济动力亦愈趋迫切。政府连续两天公布的统计数据表示经济不景,6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同比下跌1.2%,第二季本地生产总值预估数字较上年同期实质下跌1.4%,后者连续两季收缩,幅度亦较预期差。政府分析经济转差是由于季内对外贸易表现疲弱,而今年余下时间的经济挑战重重。要注入活水,离不开逐步恢复通关。

李家超日前接受报章访问时,谈及香港与内地通关。他强调双方如要达成任何“连系”,需先建立互信基础,而基础不能只顾及自身利益,要让内地政府觉得“你不会背叛我的利益,这个很重要”。(资料图片)

政府亦深明此理,李家超日前接受报章采访时透露通关是“一国两制”下必须要做的,又说对象没有先后,与内地和国际通关“都要做的,没有矛盾,应该全力推动”。

可是,言谈之间,特首不讳言与内地讨论是困难的,例如指要先建立互信基础,让内地政府觉得香港“不会背叛我的利益”,但就具体说到即将缩短入境检疫日期和落实“红黄码”安排。另外,港府亦决定在11月举办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和复办国际七人榄球赛。两者相比,降低国际入境人士防疫限制相信较先达成。

以免检疫通关为最终目标

缩减酒店检疫期是重要的,因为可以刺激本地居民外游意欲和加快酒店房间流转,而政府亦靠上述两项大型活动重塑香港的国际形象。不过,两项活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经济收益。对于大部分没有固定本地住宿地点的海外人士来说,酒店和家居检疫期没有分别,只有完全取消定点检疫才有意义。政府尚可以对投资峰会参加者和榄球赛球员闭环管理行程以换取免检疫,但海外榄球迷若来港观赛仍然要检疫,我们难以想像有人愿意花七天时间和费用专程来港观光。过往统计显示榄球赛一半观众为旅客,今年赛事也许只能靠其余半数的本地人撑场,换来的票务收入有限。

说到底,香港要完全恢复通关才助经济全面复苏,当中关键仍是降低新冠病人的住院和死亡人口。月前医疗专家透露能针对Omicron的疫苗在年底上市,港府正跟药厂相讨。成事的话香港有望提升社区保护屏障,缓解输入病例的担忧,即使在冬季时间仍可进一步推展与国际和内地放宽通关的信心,从而挽救疲弱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