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深圳封城 香港做好抗疫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深圳市周日(13日)录得86宗新增个案,市政府随即宣布从周一(14日)起全市展开为期七日的封闭管理措施,期间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将全面停运,同时除承担防疫工作的必要人员外,各级机关单位均开始居家办公或转为社区内的志愿者,协助开展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目标是尽快压止病毒的扩散。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一在抗疫记者会被问及为何深圳人口比香港多出一倍,却能够在短短一日内推进检测工作,有什么值得香港借镜。林郑解释两者在体制、人口密度、动员能力和资源都有所不同,“不能够直接相比”;加上目前香港检测等能力都未达到相关的规模,她认为这些限制都是社会需要理解。

迅雷不及掩耳因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或许林郑月娥的说法都不无道理,毕竟香港和深圳的政经、社会结构都存在一定差异。但深圳在短短几日间急增几十宗个案便拍板推行封城措拖,其中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已经值得香港借镜。

深圳市自3月初开始录得零星个案,直至周日个案一下间从早一日的27宗增加至86宗,当晚深圳市政府便当机立断采取闭环式管理措施,务求尽快截断深圳市内的传播链。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王广发接受大陆媒体访问时解释,这是因为深圳意识到城市本身定位是作为口岸城市、外贸大市,如果不迅速回应疫情,就只会对外防输入造成极大压力。加上,观察到香港近个多月以来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深圳因此更是当机立断,抓紧抗疫的黄金时间。

2022年3月13日,深圳市罗湖区市属公园及绿道封闭,暂停开放(视觉中国)

防疫与城市运作不互相排斥

而尽管深圳市政府果断地以封城堵截传播风险,但其实相关措施亦充份地照顾了城市日常运作的需要。目前深圳的闭环措施主要可以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个区别。真正做到完全足不出户、封闭隔离的区域就只有病例频繁的特定区域,其余的“管控区、防范区”都在维持聚集限制下,原则上有限度容许市民购买生活必须品,以及因为就医或特定公务需要出入以维持社会基本运作。

目前深圳的闭环措施主要可以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个区别。

因此,这些防疫措施除是因为未雨绸缪而制定,用作堵截病毒在社区蔓延的传播风险,同时亦是考虑到城市具体运作,因时而制宜下制定。这就是因为内地官员除了明白到一旦病毒更大规模地爆发,以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医疗资源的分布只会更难应付病毒快速地在市内或省与省之间传播,但与此同时深圳亦是作为中国重要的金融城市,因此权衡之下制定目前的闭环措施。所以,与其说深圳与香港无可类比,其实认真地参考内地政府的抗疫和管治心态,就足以让香港社会借镜学习。

抗疫除了是能力亦是心态

值得肯定的是,近日特区政府的各种防疫措施都在社会大力鞭策后而得到改善,新增个案数字是暂时缓慢下来,而面对公型医疗体系统频临崩溃,形势都在伊利沙伯医院、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等转变为定点救治医院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抗疫的能力只是应付整场疫症的一部份,心态才是当中的关键。因此,香港目前除了是应尽快趁当前个案缓减的时候增加各种抗疫能力,包括检测量、增购防疫物资等,与此同时亦是尽快调整好心态应付这一波疫情进一步挑战的时候。当中值得考虑的,深圳市目前以“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进行隔离、检疫、抗疫安排,香港又是否可以先作出有关的筹划?

林郑称作为“抗疫主帅”责无旁贷,要更直接回应提问,期望尽早打赢抗疫战,愈早取消“11点记者会”更好。(廖雁雄摄)

就算特首多次强调香港不会完全禁足封城,但备而不用本身亦是抗疫的一部份。又或者是特区政府周一简介的两款外购新冠口服药,政府的专家小组都同意药物对年长患者防范出现重症有极为重要的帮助,并强调已采购足够数量,问题是,政府又能否把握时间,把相关药物尽快交付到各区家庭医生,甚至率先作好各种应变的计划,分派各所私家医生诊所专门应付特定社区长者护老院的医疗需要,避免再一次出现因为迟缓而错失救治的时间呢?抗疫本身就除了是一场经济资源消耗战,同时就是对官员心态和管治动员的一场考验,当深圳在示范的时候,香港始终有需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