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更多疫情数据 有效释除社会疑虑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随着“疫苗通行证”将于本月24日全面实施,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的预约都出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有不少长者都陆续前往接种新冠疫苗。根据政府最新数字,香港单日接种剂次在周四(10日)就触及83,541次,创下计划推行以来的新高,当中有36,584人更属接种首剂疫苗,反映愈来愈多市民都开始接种疫苗,按目前趋势看来,对于遏止疫情恶化相信有正面作用。

然而,不少市民依然故我地对接种疫苗抱怀疑态度,甚至为数不少人至今都仍轻视病毒Omicron的传播力和风险。他们不但忽视疫苗对于防止重症的作用,而且即使“疫苗通行证”在即,都宁愿一些活动受到限制,继续以疫苗未能有效竭止传播为由而拒绝接种。

按照政府的统计,情况最令人忧虑的是80岁或以上的群组,至今已接种首针比率仍然不足35%。(梁鹏威摄)

按照政府的统计,80岁或以上的群组至今已接种首针比率仍然不足35%。周二(8日),特首林郑月娥甚至表示将派遣医疗队伍到安老院舍为长者作检查,只要他们愿意便会为其打针,就不再询问其子女或家人的意见。要增强市民的接种意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数据说明一切,让市民大众直接看到疫苗的功效和疫情变化所带来的威胁。

不理想但尚可接受的疫情数据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变化,特区政府在公布疫情数据方面进步了不少,算是成功及时将疫情的讯息和有关疫苗接种的资讯向公众交代。除了每日下午的疫情记者会成为传媒和公众了解疫情讯息的主要途径,有关新冠疫情的资讯亦统一由政府网站发布,并且加入“本地情况互动地图”和“香港新冠疫苗接种资料概览”等。以上措施有别政府以往数据讯息发布大幅滞后,尤其是不论现时每日的确诊数字抑或疫苗接种率都屡创新高,所有数据都牵涉海量的核实工作,相关部门的工作值得社会肯定。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今日(10日)公布,新增986宗确诊个案。(张浩维摄)

然而,政府公布的数据仍然流于表面,主要牵涉确诊数字以及已接种疫苗的人口分布,部份数据值得进一步公开让公众参考。举个例说,现时社会部份人质疑疫苗无助减少重症感染,随着香港的感染人数上升,参考数据逐渐累积,值得让社会看到接种疫苗和未有接种疫苗感染后的分别。

另外,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周一(7日)表示,不再公布每宗个案详情。观乎新加坡或加拿大等国家为例,国民均可以经卫生署部门的网站参阅疫苗对于感染、重症(需要住院)和死亡比率。假如政府能够更有效地提供数据,无疑是最直接的办法令部份市民的疑虑不攻自破。

长者李伯从未接种过疫苗,今次专程排队想打即日针,“之后一直唔想打,有无效都唔敢讲,半信半疑,无计啦,惊去公厕都要用呀,搭车都要用”。(黄宝莹摄)

让数据越辩越明

疫情发展至今,事实上不论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都早已经向社会公众交代过病毒的风险和疫苗的作用。政府始终不能够强行在替市民接种疫苗,而目前最佳的办法就是继续做好数据公开的工作,让那些“怀疑论”者无功而还。假如现时部份子女仍然忧虑长者或长期病患者接种疫苗后的安全风险,事实上政府亦有公布“疫苗接种剂量及异常事件报告累计数字”,惟未有更详细地例明年龄分布等资讯。我们深信香港社会终究是真理越辩越明的地方,只要政府进一步做好数据公布的工作,理性的香港市民始终会作出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