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利益游说碍政治 警惕公众利益被出卖
美国总统拜登的“重建美好未来”(Build Back Better)计划11月在众议院以220票比213票些微获得通过后,方案近日在民主、共和两党分庭抗礼的参议院遇到重大阻力。其中关乎推动美国能源系统转型的计划,有机会因民主党一名参议员反对而“拉倒”。即使白宫以致民主党领导层都多次呼吁西维珍尼亚州联邦参议员曼钦(Joe Manchin)重回谈判桌,为这个关乎美国未来几十年的转型计划投下关键一票,多年来都受到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工业企业资助的曼钦却仍不为所动,表明不能支持有关方案。
多个美国媒体揭发出这位参议员除了接受能源企业巨额资助外,曼钦家族本身更持有西维珍尼亚州一所市值相当于500万美元的煤炭公司Enersystems。单单是2020年财政年度期间,曼钦就从公司获得接近50万的股息、利息及营业收入。然而,即使曼钦背后的政治游说和利益网络被美国媒体一一揭发,这个极为重要的能源转型计划却仍然有机会被“推倒重来”,说明美国民主体制很多时候就是被这种既有利益集团在幕后影响,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政策亦往往因此被无奈搁置。
美国各个既得利益集团
事实上,这类型的利益集团一直以来都无远弗届地影响着各种公共政策制定。其中,有关于能源和环保更是各个政商利益集团兵家必争的版块之一。这因为能源本身就涉及庞大商业利益,而且背后的利益网络不但覆盖竞逐白宫主人的总统候选人,更包括国会议员、各个委员会成员、州政府及议会,甚至智库组织、大学机构等。
这些企业更每年花费巨额开支用于各种政治游说工作。根据美国非盈利智库组织Open Secret的统计数字,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单单在2020年就花费了1.3亿美金,用于政治游说和资助各个选举候选人,并试图维持对行业有利的局面,就算政策转变亦把对行业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在美国,政治游说已经成为了制度的一部份,各个利益集团更是覆盖不同的政策范畴,因此往往不少的改革议程都被歼灭于萌芽阶段。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从事政治游说工作并已注册的人数就高达1万2千人,牵涉游说的行业就上至太空探索,下至农场组织。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甚至有所谓“K Street”,80年代为从事政治游说工作公司的集中地,其网络编布整个美国政商阶层。
即使今日部份环保科技企业已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宠儿,却不代表政治游说工作会有所减少。不少由石油企业支持的游说公司至今仍然在不同州份作出不同的游说,甚至包括游说能源部门以及州议会反对建造有利电动车普及化的充电网络,从而减慢电动车对传统能源企业的影响。而电动车生产商Tesla事实上亦早已成为利益集团的一部份,单单今年就花费了2百万美金用于游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关于汽车补贴以及法规等政策范畴。因此,这些利益集团和美国的党派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𫔰系。
超越业界利益 以社会为重
无可否认,政策制定往往都牵涉不少既得利益者,然而关键却是如何警惕公众利益被出卖。因此,美国法律一直都有要求所有政治游说、企业献金等公开,不但每名候选人都被要求必须向联邦选举委员会如实申报所有的献金来源,而从事政治游说的亦需要根据《联邦游说法》注册。然而,美国这此重要的一项“重建美好未来”方案仍然可能被一直受传统能源企业资助的参议员“拉倒”,无疑警惕着各个实践民主制度的社会。香港刚完成立法会换届选举,一众功能组别议员不少属业界推举出来的代表,却不代表业界利益就可以凌驾公众利益。没有制度是必然保障公众利益不被利益集团所剥削,社会亦自当会好好监察议员的一言一行,警惕公众利益被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