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房屋过渡期何时完结?
有深水埗区议员收到区内过渡性房屋“南昌220”租户查询,指两年期的租约将于明年8、9月届满,而该幅土地的租用期亦将在明年12月完结,租户担心租约满后若未获派公屋单位,就要回去租住“㓥房”。有关事件使得过渡屋改善轮候公屋市民居住环境的作用再受质疑。
南昌街项目由发展商于2017年下半年借出土地起,经过一番筹备和兴建,到去年8月才安排住户入伙。随着土地租用期将于明年12月完结,加上发展商已在附近地皮打摏,街坊和区议员估计土地和租约租期难再续。
在屋宇署批出项目图则的2018年初,公屋一般申请者轮候时间为5.1年,但到今年中已增至5.8年。换言之,南昌过渡屋租户很大机会未能衔接上公屋。本周二(11月9日)的深水埗区议会会议上,营办机构东华三院代表透露只有约廿户已获编配或将获编配公屋,即有60多户要处理租约满后事宜。
过渡屋未能衔接公屋个案或陆续有来
“南昌220”的例子反映政府的屋政策一再失误。本来就是因为当局兴建公屋进度严重落后,才会导致申请者轮候三年获配屋的承诺无法兑现,而设立过渡屋原意就是希望安置当中居于不适切住房的家庭。
营办机构承诺会尽其责任安排后续安排,例如与统筹过渡屋项目的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密切联系,转介租户到其他过渡屋项目,以及规划搬迁财务安排等,算是无可奈何的选择。随着公屋兴建进度继续落后,而入住过渡屋的住户愈来愈多,加上不少项目是由发展商借地,其租期始终有限,过渡屋租户有机会不能直接上公屋的例子日后势必继续出现。
勿让过渡屋尾大不掉
更令人担忧的是,政府连兴建过渡性房屋本身似乎也是落后进度,更以推迟全数兴建时间掩饰“走数”。政府在2019年10月定下三年提供1万单位的目标,包括兴建和纳入现存单位,后于去年1月提升数量至1.5万个,又于日前称“已经找到足够的土地”建造逾1.6万个单位。可是正如公屋计量般,找到土地不等于过渡屋落成有期。截至上月底,三年期过了两年,只有1,306单位落成,4,415个正在动工的单位最快到明年初才落成,另有近1.02万单位仍在“咨询、采购及/或招标”的启动阶段,落成时间必定更晚。
怎料政府旧债未清,今年《施政报告》又已急不及待把供应量加码为2万个,却只订下“未来几年”的含糊目标。外界难以监察进度,只留下政府一拖再拖的印象。香港有数以万计住在恶劣环境而苦等公屋的住户,过渡住房数目只是杯水车薪。在僧多粥少的境况下,搬迁户会跟新申请户竞争单位,不同非政府组织协调两类住户势必遇上麻烦。
过渡性房屋注定是个房屋政策怪物,若然措拖运作顺畅理想、短暂改善基层家庭生活,那其存在尚能说是聊胜于无,可是现实情况似乎却是政府借此借口拖慢兴建公屋,甚至投放资源集中发展他们眼中认为“多快好省”的过渡屋,然而它的进度倒又不是完全令人满意。况且万一过渡屋未能令住户过渡至公屋,甚至导致居民回归“㓥房”,住户只会对政府和社会更感失望。这样看来,政府还是应该倾尽全力兴建公屋,履行三年首次配屋目标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