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要一套完整人才规划
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周二(9月28日)结束,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会议期间提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又指出在进行相关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国家前两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分别于2003年及2010年召开,并在事后各自推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两份重要文件,对“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作出部署。在国家再次提出人才战略的今天,香港也是时候重新检视自身发展人才的政策和方向,并且认真看待培养本地新一代人才的问题。
香港人才成长亚于大陆
根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艺珂集团与Google联合发表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2020》调查报告,香港在全球155个城市里的人才竞争力排名第六,不过再看该指数细分的五个子项,香港仅于以资金为主的“赋能”和“吸引”两项取得第七位和第二位,余下的“增长”、“挽留”、“全球知识技能”都跌出了首十位;尤其是在“增长”一项,内地的北京与杭州还分别得到第一位和第四位,可见香港人才确实正面对来自大陆城市的竞争。
而在另一份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全球人才排名报告》,香港与中国去年在63个经济体里各自被列为第14位与第40位,但其实双方在2016年的排名分别是第9位与第42位,也就是说前者一边下降、后者却在慢慢上升。况且在“劳动力增长”、“小学和中学教育”、“雇员培训”、“员工动力”等几个与未来人才发展关系密切的指标上面,中国表现都要高于香港,正好足以说明中国更为注重培养本地人才。
培养不能只花钱赶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在前述会议多次述及中国要走人才“自主培养”道路,而且他除了强调高端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外,同时亦指出“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可谓十分重视培养本地后进和通盘考虑了兼顾不同领域人才。
反观香港管治团队总是强调本地优势在于人才,最新发表的《香港营商环境报告》依旧在侃侃而谈“人才资源丰富”,可是接着具体举出的政策大都是沿袭过往既有措施,例如2006年实行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及2014年开始的“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等。今年初推出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也主要只面向海外知名创科学者,看不出有帮助本地培育年轻人的意思,倒是更像为了迎合创科潮流匆忙注资吸引别处人才过来而已。
增加人才竞争力固然是需要投放大量资金来吸引和挽留外地人才,但却绝对不能够就止步于此。一个社会应该对于长远需要什么人才有着清晰认识,同时也不可以过度地倾斜或偏废任何领域,然而更加重要的是确保提拔本地后劲稳定日后发展。单从香港现阶段的成绩来看,政府和社会的当下表现显然仍是未如理想,原因之一恐怕跟我们欠缺完整的人才发展规划方略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