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运动员备受压力 社会应明白舆论之重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精英运动员除了要面对紧张的赛事,亦无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公众,尤其是媒体或政治人物的关注。早前日本网球手大坂直美在赛事后拒绝接受传媒的访问,因为媒体往往在选手健儿落败时追问其感受,导致不少球员受到情绪健康的困扰。近日,香港奥运羽毛球运动员伍家朗被某些政治人物质疑其球衣颜色,甚至批评其无意代表香港作赛。同样正在奥运参赛的美国体操选手比莉丝(Simone Biles)亦在承受巨地压力下宣布退出赛事。

社会公众对运动员的表现或生活有兴趣亦是人之常情。始终,在网络资讯大爆炸的年代,尤其是在奥运热潮下,运动员的一举一动亦成为了公众关注的对象。政治人物亦可能出于其选举考虑而会赞扬运动员的表现与其政策有关,又或批评有关资源未必用得其所。人人都乐于做“键盘战士”批评、取笑运动员的衣著或私生活,甚至埋怨运动员的表现。而作为运动员的除了要承受比赛的压力,往往亦要应付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例如网球一哥祖高域(Novak Djokovic)就说球员“要尽早学习如何处理压力,场内场外处理那些情况”。

+12

四年一梦的追求

一些舆论是明显越界、不恰当的,例如早前欧国杯射失十二码的英格兰前锋舒福特以及查顿辛祖被辱骂是“猴子”,掀起英国有关种族歧视的讨论。另一些无的放矢般的攻撃和批评纵然未如歧视般越界,但也足以压碎运动员耗费毕生心血的努力追求。尤其是日前表示“最好唔好著黑色”的汤家骅,他作为行政会议成员,言论很可能比别人更具政治压力。备战奥运多时的伍家朗不敌世界排名较低的危地马拉选手哥顿(Kevin Cordon),赛后亦坦言心情受球衣风波影响。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接受电台节目访问时提到,伍家朗是经过训练的运动员,“不相信一个专业运动员,会轻易被客观环境影响”。论者可能很容易地说出一句“运动员是受过专业训练去承受压力”,却未有用同理之心理解所谓的压力不应是私生活、政治化等的无妄之灾。

正如伍家朗明言希望球衣事件过去,香港社会应该放下争议,重新专注于球员表现。但这件事亦的确提醒了我们,不要因为“一时情切”令运动员错过了四年一梦的艰苦追求,所谓的“语气过重”并不简单。不论媒体抑或政治人物都应该慎言慎行,别让一时的快慰摧毁别人经年月累的努力,而这对运动员如是,对其他人士也如是。香港社会上下都衷心期待受外界影响情绪的运动员都可以尽快在比赛过后重新上路,争取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