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家骅认同“忠诚废物论”有道理 社会需检视如何完善管治质素
人大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内地学者、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日前撰文,指新选举制度下中央对建制派的要求亦升级,决心打造的不是橡皮图章或“忠诚废物”,而是贤能的爱国者。言论一出引起很大回响,行会成员叶国谦就反驳斥对方是“废柴学者”。
另一名行会成员汤家骅今日(26日)表示,“忠诚废物”标签确实带有侮辱性,但认同背后的要点有道理,就是不能假设“爱国者治港”便能确保特区会有良好管治。汤家骅称,社会一向误解特首和立法会普选,必然会与改善管治质素拉上直接关系,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认为在完善了选举制度后,社会需检视如何完善管治质素。
指政党如不改变参政目标及质素 无法改善施政
汤家骅在社交平台撰文,指出立法会的职能只是审议法案、监察及制衡政府,没有立案权亦不能制定政策,因此可以影响施政的力度有限。他以自己为例,在议会的11年发表过很多有关公平竞争、贫穷问题、偏远基层交通问题等的政策研究报告,多项建议获全数接纳,但有关例子是绝无仅有。汤家骅称,看不见建制派或民主派有研究政策的耐心或资源,部分民主派更明言希望永远做反对派,并禁止成员加入政府,自动放弃能影响施政的各个机会。他认为,政党参政目标和质素不改,立法会选举方法如何更改,亦无法改善施政。
批评特首选举鲜有宏观和长远管治蓝图
至于特首选举,汤家骅指特首没有党派支持,班底要靠个人人脉或中央政府拉拢,所谓的共同理念亦只是特首的个人理念。他又认为,选特首着重的是五年任期内可做的工作,却鲜有宏观和长远的管治蓝图,管治架构中没有固定的政策研究机制,即使完善了选举制度,不一定代表管治质素会随之提升。
执行德政怨声载道 反映监督执行出问题
汤家骅亦提到,过去数年目睹一些德政,因为执行上出现问题反而怨声载道,令良好管治变了劣质管治,所以统筹和执行政策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这并非公务员质素或是选举问题,而是监督执行的问题。
汤家骅又强调,单从建制派的圈子里寻求人才,明显并不足够。社会上有六成人支持民主派,假设这些人人不愿意走入管治架构,即是说有六成人才不愿意走进政府帮助改善施政,是提升管治质素面对的最大问题。他表示,特首要广纳贤才,有才之士也要有一种愿意为特区作出承担的准备,“近年不少建制派或亲中组织纷纷嚷着要组班训练人才,但只是塘水滚塘鱼”,并不足以改善管治质素,而是应增强各方有才之士加入管治团队的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