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值得更好的教育
2021年升中派位结果周二(6日)出炉,今届自行分配及统一派位阶段获派首三个志愿的整体满意率为92%,而获派第一志愿的满意率更创14年新高,达81%。简单的几句背后,是无数家长和莘莘学子的努力和压力。
在位于大角咀的鲜鱼行学校,有居㓥房的基层学生不靠补习,获派第一志愿第二组别心仪英中。而这个消息之所以成为新闻,本身便反映了在香港,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要上补习班,既成为学生自身的压力,也成为家长的财政负担。
又例如有新闻报道指出,有家长在疫情之下选择辞职“陪太子读书”,其子最终获派第一志愿,固然是好消息,但我们也不得不问,多少家长能够这样全时间陪子女读书?众所周知,香港生活逼人,不少家庭父母双职。莫说全职陪读书,即使是在下班时间督促温习,也不是许多人有此时间和心力。
教育向来是移民因素
这届升中派位,不少人也提到近日的移民潮,尤其是一些名校或者会较平常多学额。当然在时间上,移民潮与政治环境有关系,但其实早在2019年反修例风波及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之前,社会上一直也有人指出在香港养育孩子太难,学习压力太多,若然可以宁愿送子女到海外读书。政治风波或者加强了他们移民的动机,但原本的教育环境问题,难道就不用我们正视吗?
以往香港的教育被诟病填鸭式,2009年引入新高中课程,但问题不见得显着改善。通识科放弃了死记强背的学习模式后,却不乏声音指出,社经背景较好的学生能较大优势;大部份学科没有分层次的难度和阔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追赶不上。学习压力出现得愈来愈早,由高中的公开考试提前至升中阶段,甚至小学生已经要承受竞争压力。而更令人无奈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压力后,不少毕业生走进社会根本没有一展所长的机会,甚至对自己的志业也毫无头绪。这样的城市又怎样吸引人留下来?
香港要让人以此为家、安居乐业,政治矛盾既要化解,但社会生活层面诸如教育环境,更是需要改变。这也是为什么真正重建香港的责任,其实远不能只是保安局及警队,更是教育局、劳福局、食卫局等所有部门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