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假期拖足十年 基层处境政府懒理
周三(19日)佛诞,政务司司长办公室在其社交平台上,表示政府已提交的《2021年雇佣(修订)条例草案》倘若顺利通过,明年佛诞将会是首个由“银行假”转为“劳工假”的法定假日。然而政府同时又建议本港银行、劳工假期要等到2030年才可能划一,意味着辛勤工作多年的基层劳工,随时挨到退休仍然未能享受到这几天假期。
现冒“劳工假”是指在《雇佣条例》下任何雇员每年均可享受到的12天法定假日。至于“银行假”则是根据《公众假期条例》规定适用于所有银行、教育机构、公共机构办事处及政府部门的17日假期。
基层注定被剥削?
“银行假”的出现起初源于英国政府《1871年银行假期令》,意在令一般商业交易在指定假日暂停,港英政府亦于1875年跟随立法制定《假期条例》,但是对于普遍劳工并不适用。到1961年香港修订《工业雇佣(有薪假期与疾病津贴)条例》,才终于遵循国际劳工公约的规定,给予部分本地工人六天有薪法定假期,1974年再把相关条文纳入《雇佣条例》以此涵盖所有雇员,然后1977年、1983年和1999年又将日数先后增加至10天、11天和至12天。
随着社会发展假期平权未见成效,两种假期也渐成壁垒分明的阶级差距。根据2011年第2季的政府统计数字,较低技术职业类别(如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的雇员当中,当时有近70.9%只放取劳工假;但是较高技术职业类别(如经理及行政级人员、专业人员)等,则有79.6%至92.5%已在放取银行假。《雇佣条例》及《公众假期条例》的分别,导致只有白领一族可享公众假期,剩下议价能力弱的基层员工独自承受“劳工假”的差别待遇。然而本港劳工增加五天假期根本不会带来多大经济负担,就算假设本港劳工每人增加五天假期,其总体成本亦只占其年薪约1.37%,数字更未计及大部分文职员工已在放取银行假,而且部分工种无需找寻替更。两种假期的平权,难言对现时经济有极大损害。
拖延十年欺凌弱势
两假平权拖延多年的真正原因,更多来自商界、政府对基层劳工的一致压迫。正正因为低技术工种的议价能力较弱,基层员工往往成为被犠牲的一群。去年10月的劳工顾问委员会上,便有雇主代表一面担心疫情期间环境艰难,又一面担心经济复苏会人手紧张,不论是怎样的经济环境,商界总有推搪让员工放更多假的理由。可是“一只手掌拍不响”,商界为求利益最大化,也需要有不作为的政府配合方能成事。而从两假平权一事例来看,香港政府便是选择一再妥协,将银行假、劳工假的五天差距摊成十年拉平,于是弱势的低技术劳工就是这样遭政府与商界联手欺凌。
多年以来政府推出劳工福利政策,往往是以雇主意见作为依归。在今次事件上,政府固然需要重新审视《2021年雇佣(修订)条例草案》,将推行时间由十年缩短到三年甚至更短,长远还要再行检视其他标准工时、最低工资的立法及修订相关细节。至于更需要政府反思的,就是一众官员与公务员接二连三对雇主退缩的软弱态度。基层员工所受的差别待遇之苦,本来正是他们既无力与资方抗衡,政府同一时间却袖手旁观、妥协让步的结果,而现在把五天假期拖成分开十年施行,更是对基层劳工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