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堆砌帐目数字 不如规划未来
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会在2021/2022年度开始将未来基金投资收益逐步反映在政府帐目上,同时亦会沿袭2019/2020年度预算案的决定继续把房屋储备金分批回拨,务求借此压缩预算开支赤字幅度。坊间有声音批评这种举措等同于玩弄“财技”及“先使未来钱”,但亦有人认同如此安排可以更加真实展示本港财政状况。
无论房屋储备金抑或未来基金,两者都属于上一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留下来的“遗产”,前者是将2014年及2015年的财政储备整体投资收益拨备滚存所得,后者则是在2016年将全部土地基金结余加上后续注资所赚取的利息构成。按照最初构想,房屋储备金应该要在政府及房委会评估有需要用来资助公营房屋开支时才能透过立法会申请拨款,未来基金投资收益也要等到2025年底才结算清还。
回拨基金收益 未脱造数思维
平情而论,上述两项基金收益本来就是港府可动用的财政储备资源,但在过去几年却一直未有完全体现在会计帐目之上,故此陈茂波先后决定将它们分批回拨,客观来看勉强还算是让公众能够更加直观了解本港财政实况,同时也可以增加政府能够用来投放到服务市民和发展社会的资金。美国克林信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徐家健便指出,回拨基金收益有助反映财政实况,也比以往放着不用更好。
尽管如此,会计师出身的陈茂波之所以将房屋储备金及未来基金款项回拨到政府帐目,主要原因还是希望“造数”而已。今年他在演辞称回拨安排“令我们即使面对未来数年的赤字预算,财政储备仍可维持在相对稳健的水平,增强外界对香港财政实力的信心,有利于维持金融稳定”云云,这番言论就活脱脱展示了其“造数”思维,并不是真心希望善用公共财政资源来为本地市民谋求福祉。
披露隐藏资产 建立宏观财策
想要政府帐目真实反映公共财政状况,应该做的显然不止于回拨房屋储备金以及未来基金收益,毕竟公众原本就能从金管局年报及外汇基金财务报表查知其情况,《香港01》与其他媒体亦老早呼吁过政府停止运用“财技”来遮瞒相关资金。像是许多由政府全额或部分拥有的法定机构经营及投资收益,在调动上虽然可能受到较大限制,但从拥有权角度最终亦应该算作政府储备,相关资产情况亟待财金官员开诚布公。
最后,陈茂波今年选择回拨安排对象刚好都是针对曾俊华设立的储备来下手,无疑还反映了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港府欠缺一套宏观财政政策。财金官员可单凭当下的帐目需要,推翻前任者的长远安排,但又不需要提出具体的取缔理由,或是退而求其次地设法别在任内负上“亏钱”污名。与其这样关心帐目数字是否好看,他们不如还是脚踏实地,贯彻责任谋划未来发展,不然理应规划本港财政的要职沦为会计员,只会是港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