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Parler另起炉灶 互联网同温层愈积愈厚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支持者闯入国会后,在Twitter、Facebook等多个社交平台以存在煽动暴力风险为由,相继封锁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账户,特朗普及其支持者随后转投Parler、Gab、MeWe等新的社交平台,引发了互联网社交平台的使用者大迁徙。

大批特朗普支持者连日“转场”,社交平台Gab在Twitter封锁特朗普后每小时平均新增达1万个账户,整体流量增长约四成,周六(9日)单日新帐户登记更逾50万。而因为特朗普移民潮登上应用程式下载第一名的Parler则惨遭封杀,被Google、苹果等应用商店下架。

不少人认为这是在扼杀保守派、基督徒的言论空间,将此喻为针对右派的“数码大屠杀”。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则批评,这是科网巨企为了讨好左翼之举。支持封杀者则认为特朗普言论确有煽动暴力之嫌,符合大多数社交平台反对仇恨、暴力的审核原则。应用商店因审核一个帐户的争议而封杀应用程序,也被质疑是否合理。这些争议正体现了互联网审核制度存在漏洞的情况下,互联网同温层愈演愈烈,由讯息对立上升到社交平台之争。

Parler平台介面

平台选择仿如立场表达

表面上看,目前各个互联网平台都有机制,审查政治敏感、血腥、暴力、仇恨、不实等言论,但何为“政治敏感”或“仇恨”言论,显然没有统一标准。被Twitter封杀的内容,在Parler可能安然无恙,甚至大受右翼网民欢迎。某些使用者因此在其他平台寻找言论空间,比如此次的特朗普帐户,又或一些在微博上被永久封号的帐户。而使用者亦会根据互联网平台的前述行为,即登出什么帐户、删除什么贴文来判断该平台审核制度的标准与立场,进而选择平台,也促成了相同立场的使用者倾向于在同一平台聚集的结果。

从过去的“讯息同温层”到如今的“社交平台同温层”,立场的对立和分野愈演愈烈,也成为虚拟世界对立的新趋势。不只此次的特朗普移民事件,比如2019年香港社会严重撕裂时,便有警察、建制派支持者等较为亲政府使用者纷纷注册微博互联网帐号,与立场价值观更为相近的内地网民活跃活动。而另一方面,微博因为封杀不少涉及内地敏感议题的言论与使用者,而让Twitter被喻为内地支持民主人士的“难民营”。从在同一个社交平台上,不同立场的使用者主动关注或被演算法推送同温层的讯息,到近来相同立场的使用者倾向于在同一个社交互联网平台聚集而排斥被视为立场相左的社交平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多样化选择并没有加深我们的交流与共融,反倒帮助不同意见者各觅平台,兴建更牢固的意识形态堡垒。

Gab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托巴 (Youtube)

互联网是墙还是窗?

如今的互联网,让我们多了联络,也多了选择。我们可以透过联络的便利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强交流,但我们同时也可以在多个选择中创建无论国籍、种族、性别的新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堡垒。让我们在虚拟世界的区隔或许比现实社会来得更为遥远。如何破解互联网同温层?一方面,一个更加透明、持平的审核制度,或许可以避免使用者揣测平台审核的个人立场,尽可能地避免平台沦为某一意识形态主场的形象。这不仅有利于平台自身扩充套件使用者,亦有利于打破平台同温层的形成。而只有当一个平台足够多元,我们才能进一步去谈修改演算法、打破讯息的同温层,而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改良,更需要人文的反思与支撑。

当然,想要打破互联网同温层,除了互联网社交平台在演算法和审核上的改良,更需要互联网冲浪者们有意识地对拥抱多元观点的表达。否则不同立场者在各自的同温层内不断加强自己的理据,不断积累情绪,只会让世界走向撕裂而非共融。同时,沉浸在同质化表达、观点,如何带来思想的激荡,提供真理愈辩愈明的空间?需要认清的是,多元讨论的空间或需会让我们的观点受到攻击时产生一定的不舒服感,但多元讨论带来的思考比盲目寻求认同的心理舒适更重要。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正是为了打破时空的限制,用光纤为我们开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让我们以此创建一道墙,自说自话,彼此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