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毋须补交百亿欧元税款 全球税务正义之路受挫
跨国打击企业避税的工作受挫。欧盟常设法院裁定,苹果公司毋须向爱尔兰补交130亿欧元(约1,150亿港元)税金,并指欧盟委员会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企业获得爱尔兰政府在税务上提供非法经济好处,故不能将优惠阐释为国家补助。企业注册税务天堂避税绝非甚么秘密,但这案件道出举证之难。此外,纵然世界各国声言要合作改革税制和堵塞税务漏洞,但面对企业的引诱,国际合作之路仍然迷蒙。
欧盟输在证据不足
欧盟国家补助规范规定,成员国不得给予特定企业税务优惠。在2016年,欧盟委员会裁定苹果避税,又指控爱尔兰政府给苹果度身订造特惠税务安排,使苹果得以缴交不足1%的利得税有效税率。委员会要求苹果缴回2003至2014年间130亿欧元税款。苹果与爱尔兰政府不服上诉。
爱尔兰是国际公认的税务天堂,公司税为12.5%,比欧洲国家平均低。再者,爱尔兰早期对应课税公司的定义不同,即使公司在爱尔兰登记,但在海外运作的话,业务不用交税。
苹果把南北美洲以外的销售记录均记帐于爱尔兰“总办公室”,利润也转移至该处。这些利润不受任何国家的税务规范,而非实际销售产品的国家,避开了欧盟销售苹果产品的利得税。
经过四年时间,欧盟常设法院支持欧盟委员会检视成员国的税务安排,惟就苹果的案件而言,未能入罪。委员会未能证明爱尔兰政府提供特殊待遇,证据亦未能以“必要的法律标准”证明苹果两间附属公司获得特殊经济好处,亦不能被阐释为国家补助。法院认为,欧盟委员会提出的证据,理应证明在爱尔兰的附属公司亲自进行业务的收入(因应考虑公司实际活动和功能,以及附属公司以外的策略决定等)。如果委员会证明附属公司的收入在来自附属公司的活动,判决结果或会不一样。
欧盟内部摆不平 何谈国际合作
欧盟委员会近年积极打击避税,尤其是近年经济不景,更加卖力收税以助成员国财政。欧盟委员会经济部长Paolo Gentiloni指,个人和企业避税导致欧盟每年少收81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今年打算推出的刺激经济方案款额的八成。对安份守己的个人和国内企业而言,苹果等跨国企业肆意利用国际税务漏洞自肥,定必感到无比不公,批评政府让利“媚外”。对欧盟而言,税制参差是阻碍欧盟统合成员国经济,维护单一市场的重要因素。
今次官司失败,欧盟暂时难以靠官司一途要求成员国协调税制,只提议成员国不向与拒绝税改的地方关连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扰,又倡议成员国的税务部互通企业牵涉数码产品和服务交易金额,以便国家按国内税率向企业收税。
事实上,当欧盟内部也摆不平,要求全球协调就更艰难。纵然爱尔兰政府在2015年修改规例,苹果附属公司轻易离开爱尔兰,移至另一税务天堂泽西岛,那儿的利得税是零。同时间,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正在商讨征收全球最低税率,并提议几种促进本国收跨国企业税的措施,但美国最近暂停与经合组织讨论全球数码服务税。
主导调查苹果避税案件的的欧盟委员竞争事务专员Margrethe Vestager声言不会放弃,考虑下一步行动,并强调所有企业均应公允缴付税收,成员国对个别企业有优惠,导致不公平竞争,也缺乏公共投资造福民众。
迄今为止,巨企——特别是科技巨企——仍然倾向支持低税,除了苹果,Facebook、Google母公司Alphabet、Uber、亚马逊等把公司注册在离岸公司,研究避税天堂多年,支持设立财富税的学者祖克曼(Gabriel Zucman)在去年推出的新书《不公不义的胜利:如何扭转贫富不均?》提到,税务不公是损害民主,国家政府对一小撮企业优待,民众就不会相信民主制度带来公义。在国家层面,当一地政府拉低税率,吸引外资迁离本地,损害别国财政和税收,引发国家之间不满,一如爱尔兰和其他欧盟成员国,做法亦不见得磊落。
税收改革倡议者提出全球收取25%企业利得税,其实只是全球平均水平,此举将会消去企业转移利润,政府能把多出的税收投放民生事务,创造共善。相反,当一地只靠低税吸引外资,只是说欢迎人家来找便宜,反映地方没有甚么实力可以宣传,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