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试题之前 须先考虑考生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上星期四(5月14日),2020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历史科试卷一的历史资料题(data-based question)部份第2题问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did more good than harm)”引来极大争议。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副秘书长康陈翠华以及诸多社会人士相继要求考试及评核局取消有关试题,而考评局周一(18日)开会商讨以后表示仍须详细探讨处理方案。

现时大家对涉事试题的讨论,尤其刚刚被放上议程的取消试题一事,多数都只聚焦题目本身,并未对应试学生有足够的考虑及照顾。另一方面,由于该科答卷评核工作尚未展开,所以各方在评估试题影响的时候,往往欠缺充份数据去检验所谓试题引导或“播毒”之说有否事实根据。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罕有促考评局取消今届历史科其中一条涉及中日关系的题目。(资料图片)

认识侵华史实 得分反遭削减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就算出题质素不佳以至伤害民族感情,这个问题却与取消试题的决定本身无必然联系。过去几年中学文凭试通识、历史两科都出现过富争议性的试题,但是它们都没有被取消,原因正是因为应届考生利益才是相关决定最大依归。

况且舆论对试题的最大批评,是认为它可能误导考生对日本侵华史实产生不正确认知。讽刺的是如果这条试题真遭取消,那些知晓日本侵华史实、认真作答反对“利多于弊”的学生将遭受最大损失,相反不谙此段历史的考生则可能因为原本没有认真甚至避开作答此条题目,得以平白赚分或逃过失分。

此外,历史科始终是选修科目之一,所以基于任何非考生因素而针对该科试题或评卷指引作出的改动,结果都会在选修及没选修者之间造成不公;前者如果自动在被取消题目获得满分就会更易在“水平参照”制度下获评更高等级,相反后者如果试卷总分较低便有较多失分空间。

预告取消试题 影响考生表现

再者,教育局的处理手法,即其于所有科目考试未完成之时就高调提出取消试题的可能,也无可避免地会对应考历史科试题的学生造成影响。试想想一位考生辛苦地完成历史科答卷后,正打算继续温习之后几天开考的其他科目,当晚却得知其中一条试题有机会取消,岂有可能不会担忧?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早前召记者会,罕有要求考评局取消今届历史科其中一条涉及中日关系的题目。(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正如今年2月宣布中学文凭试延期的时候,杨润雄自己也说过:“各项应变措施均以五万多名应届考生的利益为依归”,“考生的安全永远是我们的首要考虑,但同时亦要兼顾公开考试成绩对他们在本地和外地升学的重要性,以及申请升学的时限”。

拟定试题若出了问题,考生都应该获得公平及公正的对待,更不应该在考试完成前先行预告可能取消试题,影响考生后续表现。那些选择此一时候就提出相关言论与决定的人,再列举教育理念或民族大义理由支持,也抹煞不了他们冲动行事而未能充份考虑考生利益这个客观事实。

趁机调查答卷 验证“播毒”情况

最后,既然一群官员及社会人士认为这条试题有意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华正面价值,那起码我们在现阶段先应该做的事情,便是审视考生是否真的受到此等引导。考评局的评卷机制应可以检视及修正问题,而不一定要贸然取消题目、销毁答卷,白白放过这次了解香港学生遭所谓“播毒”影响情况的机会。

这次考试题目不管取消与否,当局都应该“特事特办”专门针对此题统计所有考生的作答内容,看看有多少人同意20世纪上半叶日本对中国带来“利多于弊”,以及写出日本侵略中国有什么“利”可言,并且公开相关调查结果,给社会给出一个清晰判定本地教育有否“播毒”的客观指标。

无论如何,这次事件已经给涉事考生带来了颇大压力,现时各方应先冷静下来让考评局继续进行评核任务,而最能顾及考生的做法便是等待上述调查结果出炉之后,才再议论应否取消这条试题——我们对莘莘学子可以多一点信心,他们未必如此容易受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