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转】香港人需要踏实认识“政治”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周三(2月26日)公布后,随即有人“手动转”,指预算案将在立法会财委会审议,而警队拨款的议程先于派钱,令前者可以影响后者是否成事。然而,稍有留意财政预算案者,也很难不一笑置之。
财政司司长决定全民派发一万元,自然成为周三财政预算案的最大卖点。同日,网民转发一段文字,指财委会除非调动议程,“否则‘全民派1万蚊’会排在‘警队加人工’后”。在网上讨论区,也有帖文指派钱要在财委会审批,议程排在警队加薪后。个别的类似帖文获千计“正评”,相当多人关注。
弄错预算案程序
这些“分析”许多人“手动转”,但多人转发不代表内容正确。正式名称为“拨款条例草案”的财政预算案,在程序上由财政司司长在立法会大会宣读后,交由财委会特别会议审核。所谓审核,指各官员说明预算及回答议员提问,完成后由主席提交会议报告。过程中并不会逐项表决,故此“派钱排后”乃错误说法。立法会大会恢复二读后,议员可以就个别预算提出修正案,削减政府开支,惟议员动议必须经分组点票方获通过。
财政预算案的做法行之多年,以往稍有留意的也应该知道。可惜“手动转”成风之下,错误的资讯也一传十、十传百。立法会议员朱凯迪便在社交媒体发文澄清,派钱非由财委会批准,而是“在立法会大会中审议和经三读通过”。他解释,财委会议程的警队加薪是公务员加薪,与财政预算案提出的“警察开支增加25%”是两件事。
朱凯迪推测,“这条手动传信息流传得很广,相信因为真的很多人不想‘警察加人工’”,实在说得厚道。市民固然对警队不满,不欲其增加拨款,但错误资料广传也因为许多人先入为主,立场先行。再者,去年反修例运动令权威旁落,各人都起来批判政府,因而较容易以为已经掌握了事情梗概,而不踏实核实资料。
由港猪到关心社会
政治及社会学者经常形容1970、80年代的香港是“功利家庭主义”及“低度整合的社会政治体系”,市民不关心公共事务。早几年也有“港猪”之说,指香港人只知消费和娱乐,不过问政治。反修例激发了市民关心政治、关心社会,无疑是好事,是公民社会成熟的表现。但若然只有这份关心,而没有切实了解政治和社会的实貌,结果可以是弄巧反拙:人人都在批评,但人人都对事情不清不楚。我们或许以为月旦时政,就是懂得“政治”,却不知道背后在考验我们对政治制度、政府运作、社会经济等是否有认识。
如果“港猪”是原始阶段,关心社会就是进化了的阶段。但若要走得更远,便不能只知“手动转”或只对时事作出廉价的反应,更需虚心了解社会的运作。现在资讯唾手可得,以财政预算案为例,往年做法可在新闻报道得知,审议程序在立法会网页有介绍,我们可有尝试了解?又例如政府日前的300亿抗疫基金,部份网民也批评为乱花公帑之举,但各行各业正承受的打击、从业员的生计等,我们又知道多少?百花齐放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但要成为一个能推动进步的社会,我们便要愿意付出,包括虚心了解社会如何运作,花时间找出问题所在。可以说,没有廉价而又尽责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