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使“蔡维邦”成独例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资深大律师蔡维邦本周一(14日)在报章撰文力指大律师公会对现在完全失控的无差别暴力不作谴责,决定辞去公会副主席一职。面对社会各种问题,尤其是仇恨与暴力行为严重冲击着香港的社会秩序,社会精英理应各司其职、勇于以言行匡正社会,而非掩饰问题或选择性地对某些问题视而不见,甚至转移视线、包庇错误行为。蔡维邦做了一名法律专业人士应尽的社会责任,但要使香港社会重拾正轨,还需要多的“蔡维邦”突破观念枷锁,直面社会乱局并以实质有益的言行促成改变,而非继续囿于立场,空谈不着边际的“理想社会”。

蔡维邦在《南华早报》撰文,交代辞任大律师公会副主席一事。(资料图片)

蔡维邦在题为《Hong Kong Bar Association has been shamefully silent on protester violence and those who support it》(大律师公会一直可耻地对示威者暴力和其支持者沉默)的文章中,解释他不齿大律师公会不谴责示威暴力的做法,亦因此而决定辞任公会副主席。他指出“任何略有文明的人”都应该明白无差别的暴力行为只会适得其反;现况已令秩序瓦解,对香港造成深刻破坏;过去数月,很多年轻人被鼓动“放弃理性,并以野蛮行为取而代之”(youths have been stirred into abandoning reason and replacing it with barbarism)。

诚如蔡维邦所言,暴力示威已令香港秩序接近崩溃,甚至在“以暴易暴”的错误观念扭曲下造成愈陷愈深的恶性循环。有些人对蔡维邦的警告不以为然,认为大律师公会应该站在维护整体公义与法治价值的高度看待社会问题,不可能每一件犯法事情都谴责。诚然,维护法治价值绝不可简化为打击罪案,但“私了”歪风在社会上蔓延且日趋血腥,不同政治立场的民众人身安全均受威胁,以及基于政治立场破坏商户或议员办事处行为,其祸害已不仅仅停留在“犯罪”层面,而是已在摧残香港社会珍重的法治精神,也与示威者口中所欲追求的民主价值背道而驰。

大律师公会会章列明捍卫、维护及提升香港法治是其责任之一,却未对当前社会破坏法治的行为作出明确谴责,更未克尽专业责任,指出其背后种种扭曲法治观念的荒谬之处,实在令人扼腕。对于大律师的社会责任,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的一段话值得参考。今年6月22日,马道立在资深大律师委任典礼上指出,“大众期望具有资深大律师名衔的人,会履行责任且承担推进社会利益的义务”,而“推广法治,以及促进公众对法治有恰当、不带偏见的理解”是没有争议的社会利益之一。当鼓吹勇武等深深破坏法治精神的歪风在社会扩散,像大律师公会这些权威组织及相关的专业精英更需要直斥其非,才是不负大众期望。就此而言,蔡维邦敢于发声,值得为其鼓掌。

有人认为蔡维邦只谴责示威者但却不提警察,认为他偏颇。事实上,大律师公会早在9月3日,就因为8月31日太子站执法等问题,发过声明谴责警方滥用权力,可见大律师公会亦非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而蔡维邦当时尚为公会副主席,是发出声音的一分子,说他选择性地只谴责示威者,并不公道。值得深思的是,为何蔡维邦如今挺身指出社会出现摧毁法治的另一危险面向,反而受到非议?蔡维邦说,另一个人的错不能令一个人的罪行变得合理(someone else’s mistakes cannot justify one’s crimes)。如果警队犯了错,应该谴责,而社会各界亦早已为之。但警察的错,绝对不是纵容暴力破坏与仇恨罪行的借口。

部分偏狭的人指斥蔡维邦“投共”,但还记得在旺角暴动案中,蔡维邦作为本土民主前线前发言人梁天琦辩护律师,曾经自省指香港民主倒退沿自他那一代人贪图安逸,以致害了梁天琦一代人。可以看出,蔡维邦虽然同情年轻人,但也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他文中诚恳地指出“犯罪过程中没有任何值得浪漫化的地方”,年轻人犯法最终会面对牢狱。这在在说明,所谓同情、爱护,并非等于无条件的支持,当年轻人走向悬崖,仍怂恿他们“勇往直前”。

戴耀廷豪言,不少选民已将抗争议息连结区议会选举,预料政治化之下的选战,保守估计非建制派可以夺取300席,一举夺取区议会控制权。(余俊亮摄)

蔡维邦发表上述文章翌日,法律学者戴耀廷也在报章发表题为《反抗专制与政治洁癖》的文章,提倡港人争取自由民主时,不必拘泥于过高道德水平的政治洁癖。他认为如果把政治标准定得过高,会为抗争带来反效果,而“香港的局势发展至现在的状况,打破此政治洁癖的神话实是当务之急”。他又引用学术著作侃侃而谈“私了”可以是正义。

先撇除政治洁癖是否合适的问题,“私了”是否正义,确实不可一概而论,涉及杀人或伤人罪案时,自卫也是合法的辩护理由。然而,香港街头如今出现的已是企图杀警、引爆土制炸弹等直接危害他人性命的极端暴力行为,而所谓“私了”或“装修”等破坏行为,也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出于仇恨或政治立场。这些暴力是戴教授所说“人民受到致命的暴力攻击”所引起的吗?到底是他视而不见,还是他只在纸上谈兵呢?

戴耀廷在文末说他不认同“无底线的抗争或宣扬暴力”。如果上述这些严重暴力已超越了他的“底线”,作为具专业权威的法律学者及受尊重的公共知识份子,他实在有责任为社会拨乱反正,如果他认为这些行为仍未超越“底线”,那他更需要详细向社会说明,不能含糊其辞。

我们对极度扭曲的“以暴易暴”观念在社会扩散表达了极大的担忧,屡次指出当社会沉浸在“抵死”这类偏执思维下任由暴力失控,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各自在“自己人”受到伤害时“亲者痛”,对异见者则以“仇者快”心态视之,只会使整个社会陷入更大撕裂,最终共同承受沉重代价。言犹在耳,民阵召集人岑子杰周三晚(16日)在旺角遭多人用铁锤攻击,这位典型“和理非”受伤倒在血泊的画面使人揪心。对于施袭者的残暴行径,我们强烈谴责,要求警方全力缉凶。同时,令人极度不安的是,在网上不同舆论场地,我们又再看到“亲者痛、仇者快”的两极反应。

香港陷入如斯危险田地,制止无止境的暴力已是刻不容缓,社会上下更需理性务实共寻出路。对于政府,我们不断鞭挞,希望它拿出政治魄力,响应多数市民的诉求,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对于不同阵营的政治人物,我们希望他们抛下敌我对立心态,以政治家应有的社会承担打破藩篱,协商破除危机之道;同时,我们亦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不要再偏袒暴力,而是各尽本份劝阻错误的抗争行为,共同把社会拉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