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联会倡房策三招 惟忽略关键问题
修例风波导致社会动荡,公屋联会倡港府应推出重要房策,包括全面收回粉岭高球场、续推土地共享计划及资助市民于私人市场置业等,藉解决市民置业安居问题,纾解社会矛盾、修补撕裂。但房屋问题之所谓深层次矛盾,在于城市发展过分倾斜向既得利益群体,普罗市民安居权益因而被剥削,如所谓重要房策无从撼动如此利益𫔰系,深层次矛盾只会继续牢不可破。
“租金贵、上楼耐、置业难” 并非深层次矛盾的全部
政府早前宣布一系列派糖政策,主要以“撑企业”及“纾民困”为主调,政策离不开小修小补的措施,如重推公屋免租,为低收入公屋户代缴一个月租金。公屋联会认为此举未助解决香港“租金贵、上楼耐、置业难”的深层次问题,倡议政府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推出更积极、果断的措施。
就此,公屋联会建议政府全面收回粉岭高球场,并以高密度发展提供更多公营房屋;继续执行土地共享计划,确保未来各类公营房屋供应;提供不同协助置业的资助措施,如放宽首次置业人士的按揭贷款规定,还把现时购买住宅最多承按九成的规定伸延至售价600万元以下的物业,以及推出先导计划,为白表人士购买私楼物业提供不高于其楼价三成的资助。
解决深层次矛盾需要更大魄力,如此判断固然无错,然而具体上该如何实践,公屋联会的答案未尽人意。居住成本过高、市民无法安居乐业无疑是香港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惟只是深层次矛盾的表征,其症结始终在于小撮既得利益群体持续凌驾公众利益,以致市民福祉从来不成城市发展的最大考量。以收回粉岭高球场争议为例,纵然社会对全面回收球场的诉求清晰无误,香港的精英阶层却为一己利益群起反对,政府在强烈的民意压力下,最后得出局部发展这般四不像的方案,避免影响既得利益。由此可见,在住屋问题背后同样牵涉社会公义,政府若要根治此深层次矛盾,全面收回高球场是展示其诚意的上佳之举,向社会证明香港未来发展不容再由少撮人利益牵着。
土地共享 必须休矣
然而,公屋联会的其他倡议却是教人费解。以土地共享计划为例,港府向来容让地产业主导城市发展,同时尽量减少干预土地房屋市场,所修成的恶果正是令房屋市场脱离理性,住宅物业已变质成供炒卖投机的工具,有产者或可藉房产升值上流,大量无产者却因住屋成本脱彊而流离失所。最大的得益者是地产财团,其霸权不但主导本地的房屋发展,更是一直蚕食着市民的劳动成果。这些地产商多年于囤积居奇,购买及闲置大量宝贵的农地资源,政府不但没有采取措施惩治此等自私行为,现竟以公帑诱使发展商发展农地,正是再次显示出地产霸权如何发挥得淋漓尽致。此等不公的发展模式和权力关系,不正是亟待纠正的深层次矛盾吗?
土地共享的建议短视,甘愿重启公私合营此潘多拉的盒子,不但与附和地产商利益无异,更是有与民为敌的观感。“01观点”曾指出,公私合营始终既存在公共与商业利益的根本矛盾,亦难以释除官商勾结疑虑。在目前如此绷紧的政治气氛下,此举绝对无助社会缓和局势、愈合撕裂。公屋联会若果真希望适当利用闲置农地,同时能够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理应建议政府以《收回土地条例》向地产商购下土地发展,并且正式宣布公私合营的念头已“寿终正寝”。
房策改革 别再走回头路
另外,公屋联会建议政府资助市民置业,同样无助克服深层次矛盾,鼓励城市续以置业为本的方向发展。楼市炽热,社会本就不应该怂恿政府,辅助未能负担楼价者勉强入市,令他们蒙受不必要的财政风险。纵然在修例风波下,6月的楼价指数亦高于年初水平,政府实无道理以资助鼓励更多市民上车。归根究柢,如要克服有关房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政府必须突破置业为本的房屋发展模式,容许市民在买楼以下亦有可负担、适居的住屋选择,好让“住屋归住屋,投资归投资”,市民毋须再将两者捆绑一起。“01观点”一直倡议政府重设租务管制、兴建中产公屋,正是强调提供可负担租住房屋的需要。
种种倡议,个中关键始终在于政府愿否撼动既得利益者,敢于推动结构性改革。如政府欲抚平撕裂缺口,就必不能够走上回头路,而要矢志不移除去不公的既得利益结构。